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20例心脏病患者血液辐射前后红细胞SOD、全血GSH-PX及血浆LPO变化,并计算SOD/LPO比值,结果表明:血液辐射前后GSH-PX、LPO及SOD/LPO无明显改变,但辐射后SOD活性明显升高,提示自血辐射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激活SOD活性,抑制超氧阴离子产生,减少脂质过氢化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冠心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由于起病隐袭,病情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不注意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极易造成误诊,尤其是误诊为冠心病,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和治疗费用。现将我院收治的甲减误诊为冠心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 W.T.Wang.的嫩茎叶[1],又名甜茶藤或霉茶(莓茶)等,广泛分布于两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福建等地,且各地藤茶品种均显著不同,本例患者所服用的藤茶经实地考察后被证实为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cantoniensis (Hook.et Arn.) Planch (见图1)。藤茶味甘淡,性凉,当地人爱采集其嫩叶经加米酒炒制、晾晒后泡水饮用,有多年的饮用历史,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抗炎、抗肿瘤之功效,深受当地人喜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藤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及药物开发利用,未见有藤茶不良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干预对血小板聚集及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影响及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血小板的聚集的关系。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C组),内毒素组(ET组),氯吡格雷+内毒素组(CL+ET组)。CL+ET组预先给予氯吡格雷3 d后,腹腔注射LPS(10 mg·kg-1)建立急性脓毒症心肌损伤模型。在0、6、12 h采血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心肌肌钙蛋白I(cTnI);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中TNF-α的表达水平;检测心脏干湿重比;取心肌标本,行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心肌结构改变。结果与NC组相比,注射LPS后ET组血小板聚集率更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27.78±1.01)、(32.41±3.04)、(50.99±14.35)ohm];CL+ET组预先给予氯吡格雷处理后,血小板聚集率处于抑制状态(P〈0.05)。CL+ET组较ET组,在相应时点对内毒素诱导的cTnI、血清及心肌TNF-α水平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心肌干湿重比有差异(P〈0.05)。ET组LPS注射6 h后心肌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纤维肿胀、排列紊乱,12 h最显著;与ET组比较,CL+ET组在相应时点对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和心肌纤维肿胀程度减轻。结论 LPS引起的心肌损伤过程中血小板聚集明显,氯吡格雷阻断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对LPS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十例报告朱继金,夏树楹,朱树雄,赵定菁,陶新智,朱立光,曾智恒,尹瑞兴,郑剑光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EMF)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颇为困难,本文报告经右心x线造影证实的10例,对其临床表现及诊断作一总结,以提高劝。本病的认识。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评价其效果。方法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6例,术前常规行改良Allen试验,阳性者行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5.7%,2例失败,无出血、夹层、血肿等血管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桡动脉闭塞。结论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新途径,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须卧床休息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CHD)是动脉粥样硬化(AS)常见的临床类型。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如吸烟、高血压病、脂质代谢异常等仅能解释50%CHD的发生、发展,不能完全解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冠心病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差异[1],已有的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过程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与CHD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1C Pn与C H D的血清学研究CPn自1965年在台湾第一次被分离,一直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CPn是白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难以培养,所以目前大部分关于CPn感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西40岁以上人群全死因构成比及影响因素.方法在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40岁以上的11 526人进行随访调查,到死亡者死亡时所在医院核实死因,取得其全死因资料.结果死因顺位1~6位的疾病分别是脑卒中、肺部疾病、癌症、原因不明的死亡、心肌梗塞及消化性疾病.全死因COX回归分析表明,舒张压每增高1mmHg,总的死亡相对危险度增加0.01;收缩压增高未对总死因产生影响;吸烟者的总的死亡相对危险度是不吸烟者的1.48倍;有心肌梗塞史者的总死亡相对危险度是无心肌梗塞者的3.11倍;有脑卒中史者的总死亡相对危险度是无脑卒中史者的1.95倍;男性比女性的总死亡发生率高.各死亡原因的COX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冠心病、癌症和糖尿病的相对死亡危险;吸烟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呼吸性疾病、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体重指数升高增加脑卒中、冠心病及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结论高血压、吸烟、有心肌梗塞及脑卒中史、男性人群是中老年人总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初期血清白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经确诊的ACS 4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各23例.前者不给予降脂药,后者给予辛伐他汀,其余治疗相同.用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6和MMP-9.结果:两组治疗前及常规治疗前后的血浆IL-6和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L-6和MMP-9分别下降36.09%和32.39%(P<0.05).结论:辛伐他汀早期有抗炎和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60例,符合诊断标准并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50%。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左旋卡尼汀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3周后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浓度,同时超声心动图复查LVEF。结果2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卡尼汀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降低,LVEF增加(均P<0.01)。结论DCM患者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