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5~78岁,其中胆囊切除手术15例,髋关节置换8例,食道癌切除4例和肺叶切除3例,肾切除5例,前列腺电切5例。将40例患者用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局麻药选用1.5%的利多卡因,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注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成功后气管导管,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烷,静脉泵注丙泊酚4~6mg.kg-1.h-1、瑞芬太尼5~10μg.kg-1.h-1和顺式阿曲库铵0.1~0.2mg.kg-1.h-1。A组每小时持续经硬外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5mL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用全麻,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案与A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均<500mL,手术时间<3h,维持输液以乳酸钠林格氏液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保持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用肌松监测仪监测使两组患者都达到相同的肌松程度,手术结束前5min给予芬太尼2μg/kg,同时静脉接镇痛泵作术后镇痛,所有患者未使用催醒药。记录两组病例全麻药用量和拔管时间。患者拔管后送入ICU,记录患者入ICU时的躁动评分(RS)。结果:和B组比较,A组RS评分和EA例数明显低于B组(P<0.01),其中危险性躁动(评分达3分)的患者A组有2例,而B组则达到了6例,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降低老年手术患者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特别是危险性躁动的发生率,有利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钙粘蛋白、环氧化酶2因子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 检测32例前列腺癌患者和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中E-钙粘蛋白、环氧化酶2的表达. 结果 两组标本中E-钙粘蛋白在前列腺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21.88%,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91.67%;而环氧化酶2在前列腺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90.63%,在前列腺增生标本的阳性表达率37.50%.E-钙粘蛋白在高分化前列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前列腺癌;在A期和B期前列腺癌中的表达高于C期和D期的前列腺癌.环氧化酶2在低分化前列腺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前列腺癌;而在C期和D期的前列腺癌中的表达高于A期和B期前列腺癌. 结论 E-钙粘蛋白在前列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标本,环氧化酶2的表达与此相反;两者在前列腺癌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对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保肾治疗策略中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 分析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从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和输尿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 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情况,收集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分期、肾功能水平、住院时间等数据并结合患者生存情况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包括Boari膀胱肌瓣术16例,输尿管癌根治术23例。中位随 访时间为53个月(10~84个月),18名患者死亡,其中Boari膀胱肌瓣术组死亡6例,输尿管癌根治术组死亡12例。2组 的5年无膀胱癌复发存活率分别为63%和59%(P>0.05),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3.8%和73.5%(P>0.05),5年生存 率分别为61%和57%(P>0.05),总体存活率分别为64.8%和58.1%(P>0.05)。2组间术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肌酐清除率 57(32~104) mL/min vs 55(30~102) mL/min,P>0.05],术后Boari膀胱肌瓣术组肾功能优于输尿管癌根治术组[肌酐清 除率55(35~102) mL/min vs 43(30~89) mL/min,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肾功能水平、肿瘤大 小、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肿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肿瘤越大、病理分级和分期越高,患者死 亡风险越大,而术后高水平的肌酐清除率可以降低疾病的死亡风险。结论: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是 可行的方式。相比输尿管癌根治术,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后的生存率并无明显差别,而且能保护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已日趋成熟。特别是在肾上腺外科方面,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来说具有很多优势。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就病例的选择(肿瘤大小的选择)、手术的入路等方面,各个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就近年腹腔镜在肾上腺外科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肾癌保留肾单位切除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以AJCC2002年肾癌临床和病理分期为标准,选择临床分期为Ⅰ期、病理分期为T1a期(肿瘤最大径≤4 cm)的外生型肾肿瘤15例,分别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经腹腔入路组6例,经后腹膜腔入路组9例.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进行局部切除. 结果 15例手术中14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1例因腹腔镜下无法彻底止血而中转开放完成手术.14例腹腔镜手术时间110~20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失血量60~300 ml,平均160 ml;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3~7 d,平均5 d;术后引流液300~600 ml,平均420 ml;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 d.术后随访5~8个月,所有肿瘤均无局部或切口、远处复发,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损伤小、效果肯定、恢复快,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肿瘤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ca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BPH)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染色,检测VEGF-C、VEGFR-3的蛋白质表达。结果(1)VEGF-C蛋白质在Pca组织及BPH组织中均可表达,阳性系数分别为50%和15.38%(P<0.05),在Pca组织中表达较强,且低分化组高于高、中分化组。(2)微淋巴管计数(microlymphatic count MLC)在Pca组织明显高于BPH组织(P<0.01);Pca组织VEGF-C阳性组MLC明显高于VEGF-C阴性组(P<0.01),且随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P<0.01)。有淋巴转移组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1);TNM分期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1)。结论(1)Pca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增高,提示VEGF-C蛋白表达与Pca细胞生长及分化程度有关。(2)Pca组织VEGF-C阳性组MLC明显高于VEGF-C阴性组,表明Pca中VEGF-C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3)Pca组织中MLC随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与Pca临床分期、有无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性,表明MLC在Pca中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避免患者术中出现应激反应,探究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入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双盲法平均分为一般、观察两组,每组各55例。其中一般组术中以丙泊酚维持麻醉,治疗组术中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观察气腹后、拔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恢复状况,统计手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一般组患者较治疗组意识恢复、拔管时间用时长,术后疼痛感强、术中镇静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为5.5%明显低于一般组14.5%,治疗组手术安全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拔管时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拔管时治疗组患者较一般组患者血压、心率波动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效果好,能保持血液流动学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6月因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其中炎性肠梗阻12例,麻痹性肠梗阻4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肠内疝1例,发生率为12.8%,且发生于开展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早期。除1例肠内疝手术解除外,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结果:19例肠梗阻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肠梗阻是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病因复杂,以保守治疗为主,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研究在中国人口中,合并症与膀胱全切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年至2010年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全切的2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包括年龄、性别、手术延搁时间、尿流改道类型、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TNM分期、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在内的临床资料.使用ACE-27合并症评分表对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情况进行评估.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合并症与术后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2±11)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7±31)个月.151例(61.38%)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118例(47.97%)患者至少存在一个器官的合并症.其中无合并症患者128例(52.03%),轻度合并症患者79例(32.11%),中度合并症患者33例(13.41%),重度合并症患者6例(2.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度合并症(P=0.002)和重度合并症(P〈0.001)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较无合并症和轻度合并症患者低.除此之外,年龄≥70岁(P=0.002)、手术延搁时间≥12周(P=0.044)、盆腔淋巴结清扫的范围(P=0.014)及TNM分期〉T3(P〈0.001)也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降低有关.结论 随着合并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的生存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指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的膀胱恶性肿瘤.NMIBC具有高复发性,且有可能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辅助腔内灌注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益.目前临床上用于膀胱灌注的药物很多,但寻找出更加有效、安全的新型膀胱灌注药物一直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