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133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监测12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均低于吡咯列酮和常规治疗组(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尿酸的作用显著高于胰岛素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降低血尿酸作用高于吡咯列酮组和胰岛素组。结论:胰岛素组的降糖作用最强。吡格列酮显著降低血尿酸。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无痛风的患者,宜选用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浓度,观察性激素对糖尿病的影响。本文测定了22名男性和10名绝经期女性Ⅰ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并观察了20名男性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其结果表明,男性 NIDDM 患者血清雌二醇(E_2)、雌二醇/睾酮比值(E_2/T)显著升高(P<0.01),T 略低(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本文还观察了女性绝经期患者血清 E_2、E_2/T 显著降低(P<0.01,T 略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胰岛素(INS)略高(P>0.05),C-肽(C-P)显著升高(P<0.05)。E_2与 INS 呈正相关(r=0.56,P<0.01),E_2与 C-P 呈正相关(r=0.54,P<0.01),E_2/T 与 INS 呈正相关(r=0.73,P<0.01)。治疗后部分患者血清 E_2、E_2/T 下降。  相似文献   
4.
用开搏通过对24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23例,经过21d的治疗后发现开搏通治疗组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尿蛋白排出率明显下降,尿6-酮-前列腺素F1α显著升高,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部分患者血浆肾素活性正常或低于正常,崦尿中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增多,因此推论开博通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使血压下降,改善了肾功能,同时由于血管紧素Ⅱ的减少,优先扩张出球小动脉,改善了肾内血流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5.
<正> 病例患者,男性,30岁。因多尿、烦渴、多饮一月于1991年3月9日入院。每日尿量约1000ml。每日饮水量约10kg,夜间烦渴、多饮加重。无头痛、头晕及视野缺失。无多食、消瘦,无头部外伤、手术及药物过敏史。查体:形体消瘦,血压正常,眼底视乳头无苍白及水肿,心肺腹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空腹检测血糖4.9mmol/L,血CO_2CP29mmol/L BUN5.0mmol/L,肌酐值112mmol/L,K~+3.6mmol/L,Na~+137mmol/L,Ca~(?)2.3mmol/L,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和理想降糖所需时间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泵强化治疗组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在治疗后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泵治疗组平均血糖低于多次注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泵治疗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多次皮下注射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开搏通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开搏通对24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23例。经过21d的治疗后发现开搏通治疗组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尿蛋白排出率明显下降(P<001,P<005),尿6酮前列腺素F1α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部分患者血浆肾素活性正常或低于正常,而尿中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增多。因此推论开搏通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使血压下降,改善了肾功能,同时由于血管紧张素Ⅱ的减少,优先扩张出球小动脉,改善了肾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状态;开搏通还可能通过激肽释放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参与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调节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将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检测出。肾功能异常的比例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根据肾小球滤过率的数值,将单纯性糖尿病组的患者分为eGFR%60ml/min/1.73m^2和eGFR≥60ml/min/1.73m^2组,对两组间血清胱抑素C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清胱抑素C与肌酐清除率检出肾功能异常的比例相当,但均明显高于血肌酐及尿素氮。2.在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30mg的患者中,eGFR〈60ml/min/1.73m^2组患者的胱抑素C的水平明显高于eGFR≥60ml/min/1.73m^2的患者。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在正常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即可以提示早期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0岁,2年前逐渐出现乏力,体弱,食欲不振,伴有恶心、呕吐及头晕、心悸等症状,未进行诊治;1个月前恶心、呕吐症状加重,不能进食,在当地医院化验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有垂体瘤病史10年,曾进行过2次手术治疗,术后未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0.
1 作用机理1.1 胰腺内的作用 ①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 磺脲类降糖药可刺激胰岛的β细胞,使其增加胰岛素的分泌.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与胰岛β细胞表面有磺脲类高亲和力受体有关,此类药物对于β细胞有功能者效果好,而对胰腺切除或I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者无效.②动物试验还证明磺脲类药物有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及新生胰岛形成的作用,并有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