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利用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预测急性排异反应的可行性.方法:利用ELISA方法分别在术前、术后5 d和10 d检测231名肾移植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根据肾移植受者术后1 mo内临床表现将他们分为三组:急性排异反应组(AR,n=49),肾功能延迟恢复组(DGF,n=11)和正常组(UC,n=171).结果:231名肾移植受者的血清sCD30水平由术前的(178±79)U/mL分别降至术后5 d的(52±30)U/mL和术后10 d的[(9±5)U/mL,P<0.001].AR组术后5 d的sCD30水平为(92±27)U/mL,高于uc组(41±20)U/mL和DGF组[(48±18)U/mL,P<0.001].而术前和术后10 d的sCD30水平在三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术后5 d sCD30水平可以预测近期内即将出现的急性排异反应(曲线下面积0.95).并且,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将65 U/mL作为临界点可以较好的预测急性排异反应(特异性91.8%,敏感性87.1%).结论: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后5 d的血清sCD30水平可以预测移植后早期出现的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围手术期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肾移植患者外周血标本56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标本15例。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测定标本中HCMV基因拷贝数,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6例患者术前HCMV异常表达21例(37.5%),男17例,女4例,检测值(3.84±2.72)×104基因拷贝数/ml;移植术后异常表达增至25例(44.6%),检测值(5.32±4.72)×104基因拷贝数/ml。对照组15例,异常表达1例(6.7%)。结论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围手术期HCMV基因拷贝数检测可以作为HCMV活动性感染的预警,为临床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们报告应用本室研制的抗HCG-β亚单位单克隆抗体,建立免疫酶直接斑点技术检测血和尿中的HCG含量,此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简便,快速(12分钟出报告),试剂用量甚微,4℃保存可用半年以上,是一种颜色鲜明的斑点妊娠试验新方法,目测敏感度为6.25-9.5ng/ml,并可用薄层扫描仪定量,通过267例样品的检测比较分析,认为本法较常用的胶乳法特异敏感,仅次于放射免疫分析,适用于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基因芯片和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P)两种HLADR分型方法,探讨适用于肾移植供、受者分型的新方法。方法对60份肾移植供、受者的DNA样本同时采用基因芯片和PCRSSP进行HLADR分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0例样本的两种分型方法结果完全一致56份,相同率达93%。结果不相同的样本共4份,经第三方验证,其中基因芯片分型漏1个位点2例、1个位点误判1例,PCRSSP分型漏1个位点1例。其中20份样本作了重复实验,其重复率达到96%。结论基因芯片用于HLA分型具有灵敏度高、效率高、标准化程度高的优点,是其它分型方法所无可比拟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的生成活性及红细胞的平均胞龄和溶血程度通常用~(51)Cr标记红细胞的存活时间来估价。现已证明,红细胞内的肌酸与红细胞的平均胞龄有关。用双乙酰-α-萘酚反应测定红细胞肌酸已有报道,但该法缺乏特异性,结果常偏高。作者采用肌酸激酶(CK)反应来测定红细胞内的肌酸,作为诊断溶血性疾病的指标。酶法的测定原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内动脉阻力指数(RI)并探讨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 年12月 317例肾移植术后1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且血清肾功能指标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肾叶间动脉RI中位数为分界,入选病例分为A组(RI <中位数)和B组(RI ≥中位数)。应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供者年龄、供肾冷缺血时间、HLA错配位点、受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空腹血糖、血清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FK506浓度、CsA浓度、24 h尿蛋白含量均考虑为可能影响RI的指标,纳入分析RI的影响因素,用Cox比例风险分析A组与B组术后肾移植物的生存率。结果 以中位数RI (0.64)为分界,A组144例, B组173例。影响RI的因素有受者年龄、24 h尿蛋白量,其他变量均非RI的影响因素。以血清肌酐提高>50%以上为终点事件,A组、B组分别有12例、42例到达终点事件。经Cox比例风险分析,B组肾移植物术后存活率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监测肾内动脉RI有助于术后早期预测肾移植物术后肾功能的改变及术后生存率、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以生物素化的抗人游离κ链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酶免疫抑制测定法。这种单克隆抗体能同不与重链连结的人κ轻链单体和双体特异地结合。作者收集了13例κ链和5例(?)链骨髓瘤患者的血清和尿液标本(血和尿同时采取),正常人血清和尿液至少由5名健康献血员提供,用此法对其作了游离κ链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如下:健康成人血清和尿中游离κ链的正常值分别是0.8-7.5μg/ml(平均1.2)和3-8μg/ml(平均4.9)。κ型骨髓瘤患者组血清游离κ链的含量范围为2-1700μg/ml,λ型骨髓病人的κ链含量都在正常范围内。本法是用纯化的κ链作标准;最小检出量是0.5μg/ml;还与临床免疫科电泳技术获得的结果作了对照,免疫电泳法检出BJP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肾移植受者人/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莱姆德公司LAT1240、LM720R、SSP2LB试剂,准确检测112例PRA阳性肾移植受者体内PRA的水平及其抗体的特异性,评估其致敏状态,应用CREGs配型标准选择最匹配的供者。结果112例受者中,HLA-Ⅰ类抗体阳性43例,Ⅱ类抗体阳性39例,Ⅰ、Ⅱ类抗体均为阳性30例;HLA配型0~5个位点错配数分别为6、39、38、21、7、1例,术后移植肾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排斥反应18例、慢性排斥反应5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4例,因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切除1例,死亡13例(其中移植肾带功能死亡5例)。目前人存活99例,肾存活96例,5年、3年和1年肾存活率分别为86.21%、86.96%和91.96%。结论运用CREGs配型原则,能使供、受者间的HLA相配率显著提高,可减少PRA对肾移植的不良影响,提高PRA阳性受者的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患者血脂紊乱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接受者移植之后脂质紊乱是普遍的,虽然与饮食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主要诱因.脂质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肾移植慢性排斥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为预防或减轻慢性排斥反应,改善移植后肾的长期存活效果,对高脂血症肾移植患者采取适当的降脂治疗和及时修正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细胞因子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 65名汉族健康成人 ,分析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和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基因型及分泌水平。细胞因子基因型检测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法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采用ABC ELISA法。结果 TNF α等位基因型别共有 3种 ,分别为A/A、G/A和G/G ,对应的血清TNF α浓度 ,A/A组和G/A组均比G/G组高 (P <0 .0 1 ) ;TGF β1等位基因型别共有 9种 ,分别为T/T G/G、T/C G/G、T/C G/C、C/C G/G、T/T G/C、C/C G/C、C/C C/C、T/T C/C和T/C C/C ,对应的血清TGF β1浓度 ,T/T G/G、T/C G/G组比T/C G/C、C/C G/G和T/T G/C组高 (P <0 .0 1 ) ,而T/C G/C、C/C G/G和T/T G/C组又比C/C G/C、C/C C/C、T/T C/C和T/C C/C组高 (P<0 .0 1 ) ;IL 1 0等位基因型别共有 6种 ,分别为GCC/GCC、GCC/ACC、GCC/ATA、ACC/ACC、ACC/ATA和ATA/ATA ,对应的血清IL 1 0浓度 ,GCC/GCC组比GCC/ACC和GCC/ATA组高 (P <0 .0 1 ) ,而GCC/ACC和GCC/ATA组比ACC/ACC、ACC/ATA和ATA/ATA组高 (P <0 .0 1 )。结论 在受测人群中 ,细胞因子基因分泌型是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