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191例各类HBV感染者检测了PHSA受体、HBVDNA、e系统以及其它HBV的血清学标志,其中28例做了肝穿活检,25例进行了1~10个月的追踪观察。结果表明:PHSA受体与HBVDNA密切相关,随着PHSA受体滴度的升高,HBVDNA的水平也相应增高。PHSA受体主要存在于HBeAg阳性血清中,但18例抗一HBe阳性者亦为PHSA受体阳性,并且7例为HBVDNA阳性。PHSA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以慢性肝病为高(ASC、CPH和CAH),急肝较低(AVH)。9例PHSA受体阳性的急肝病人,其中4例在发病时,其PHSA受体滴度<2~(10),6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PHSA受体转阴。而5例发病时PHSA受体滴度≥2~(10)的病人,除1例外,均转为CPH,并且PHSA受体未见转阴。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可分甲型(简称甲肝)、乙型(简称乙肝)、非甲非乙型(简称非甲非乙)及δ型肝炎四型。其免疫指标测定,各有其一定的意义,分述于下。甲型肝炎甲肝由甲肝病毒(HAV)引起,HAV 属于小 RNA 病毒,肠道病毒72型。有空心和实心两种。主要在肝细胞,尤其是  相似文献   
3.
结核杆菌的检出在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中均超着决定性的作用。自1332年郭霍氏发现结核菌以来,好多学者都会致力于结核杆菌的培养研究。方法不断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方法真正的符合培养快速而阳性率高。例如:依斯替一屋德氏首用血清亲培养结核菌;以后郭氏及苏通氏等相继应用无蛋白培养基;潘曲夫氏与潘曲吉,尼氏及罗交斯坦氏等做成固体培养基,以观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肝臟病化验室检查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血清试验,血清蛋白变化研究(血清蛋白电溶分析)酶的化学,激素代谢障碍的研究等有了不少新的进展,但这些化验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施行,肝臟代谢功能是包括多方面的,有醣、脂肪、蛋白代谢,维生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02例各类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前S2蛋白(PreS2)和前S2抗体(抗PreS2)进行了检测。结果PreS2的阳性率为51.5%(104/202),抗PreS2为6.9%(14/202)。各型HBV感染者,PreS2的标化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HBV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和PHSAR阳性组PreS2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抗PreS2在急性乙型肝炎(AVH)恢复期的检出率为55.6%,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的10.3%(P<0.005)。动态观察发现抗PreS2在AVH患者多产生于HBsAg、HBVDNA被清除后、抗-HBs产生前,这类患者预后较好。CPH患者抗PreS2的出现则提示HBV复制停止,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6.
了解乙型肝炎的三组抗原—抗体系统,能帮您掌握和予测本病的发展变化和预后在乙型肝炎(HBV)感染过程中,至少出现三种不同的抗原,相应的产生三种抗体,即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组成第一抗原抗体系统;核心抗原(HBcAg)与抗体(抗—HBc)组成第二抗原抗体系统;e 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组成第三抗原抗体系统,在临床上,都有一定的意义.第一抗原抗体系统(HBsAg 和抗—HBs)。1965年为 Blumberg,Alter,Vinsnich 等所发现和证实.Bayer(1968)等首先发现其存在于病人的血清中,HBsAg 系高分子蛋白质、耐热,有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