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poradic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s AL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39例s AL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病平均年龄(54.7±10.7)岁,男性多见,病程高峰在24个月左右。发病人群主要为既往体健人群,临床表现主要为肌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言语不清和饮水呛咳,5例(12.8%)伴随认知功能障碍,颈髓受累最多。结论 s ALS以中年发病为主,男性多见,s ALS伴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等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存在某种联系;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及时行肌电图检查并注意鉴别诊断,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近年来,研究者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AS)这两大疾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许多研究报道了AS性血管病与AD患者间的生物标记物水平的关系。我们就从一些生物标记物方面着手综述AD与AS性血管病间的关系。1 AD与AS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发病时间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病<6?h ACI患者1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愿分组,观察组采取rt-P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rt-PA动脉溶栓,每组8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h、7?d、3个月NIHSS评分、ADL评分,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100%(完全再通76例,部分再通5例),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95%(完全再通62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仅2例再发脑梗死,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12例再发脑梗死,且4例因脑梗死伴脑疝死亡,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采取rt-PA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提高溶栓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但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及术前准备耗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延长溶栓处理时间,抵消早期动脉溶栓的优势,建议视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GPR30受体激动剂G1对高糖诱导的eahy926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影响。方法:选用eahy926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17.51mmol/L)、高糖组(HG,33.3mmol/L)、高糖 G1组(HG G1,HG 1umol/L G1),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ERS相关分子BIP、IRE1、PERK及凋亡分子BAX、Bcl-2的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BIP和CHOP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HG组与Con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BIP、IRE1、PERK及凋亡分子BAX表达上调(P<0.01或P<0.001),Bcl-2的表达下调(P<0.05),BIP、CHOP mRNA 表达上调(P<0.01),HG G1组与HG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BIP、IRE1、PERK及凋亡分子BAX表达下调(P<0.05或P<0.01或P<0.001),Bcl-2的表达上调(P<0.05),BIP、CHOP mRNA 表达下调(P<0.01)。结论:GPR30受体激动剂G1可抑制eahy926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细胞内microRNAs (miRNAs)的发现使对疾病研究的重点转向转录后调节机制方面。在心血管系统中发现多种miRNAs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从动脉粥样硬化各大学说板块的角度,综述miRNA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