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于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证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84例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共治疗28d。结果:治疗组在综合疗效、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及血常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证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眉山市仁寿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14日共8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9~63岁,中位年龄为50岁,3例有武汉地区旅居史及确诊患者接触史,4例为两起家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为 7~20d,中位数14d,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7例(87.5%)、头痛、乏力、腹泻各3例(37.5%),口干、头昏、食欲减退各2例(25%),鼻塞流涕、膝关节疼痛各1例(12.5%),气促1例(12.5%)。2例患者有基础疾病(分别为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实验室检查方面,8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正常,3例淋巴细胞数减少,2例降钙素原轻度升高,所有患者甘油三脂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胸部CT主要以单侧肺及双肺斑片状、磨玻璃影、间质性改变为主,累及双肺6例、累及单侧肺2例,以右肺为主。所有患者均以干扰素-α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抗病毒治疗,5例继发细菌感染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到目前为止,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1例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持续阳性(33d/6次深部痰液呼吸道标本监测)。结论 本地区所有COVID-19患者均为普通型,大多具有明确流行病学史,以输入型为主,胸部影像大多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表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持续阳性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尚需对新冠病毒的致病特点进一步观察及研究。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该类药物的规范皮试问题一直备受临床关注与不断讨论,对于皮肤试验的临床意义、适应症、皮试方法和结果解读仍存在较多分歧。现通过对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要点并结合相关进展进行解读,以便让更多医务工作者关注并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规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临床实践,以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A1896变异及HBVDNA载量与肝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检测116例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A1896变异,比较不同临床类型前C区A1896变异阳性率,再根据前C区变异不同,比较不同临床类型HBVDNA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前C区变异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3,P=0.581)。在慢性HBV携带者中,变异阳性率同时伴有较高水平的HBVDNA量(P=0.003),其余各临床类型均未见明显差异;但变异情况相同的条件下,HBVDNA载量似随着病情的加重呈降低趋势。结论影响肝炎病情进展的因素错综复杂,前C区A1896变异可能不起作用,但前C区A1896变异可能是影响HBVDNA复制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叶下珠胶囊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北京麻鸭乙型肝炎病毒模型,用低、中、高不同剂量的复方叶下珠胶囊灌胃,治疗1周(T7)、2周(T14)及停药3d(P3)时,检测血清中DHBVDNA、DHBsAg和DHBeAg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对比,复方叶下珠胶囊高、中剂量组用药2周后,血清中DHBVDNA含量、DHBsAg和DHBeAg滴度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复方叶下珠胶囊连续用药2周后具有较强的抗DHBV作用。  相似文献   
6.
曲俊彦  游晶 《肝脏》2006,11(2):121-12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及美国Hopkins大学胃肠科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上海国际胃肠病学会议于2005年7月6~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了75名国内外消化系疾病各领域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本文就其中肝病学新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临床常见的非发酵糖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是引起多种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不动杆菌逐渐出现了多重耐药甚至全耐药株,有效抗菌药物极少,给临床感染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近年来发现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疗效,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也存在耐药性,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耐药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机制主要与AdeABC外排泵系统有关,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主要为外膜LPS修饰.还需要针对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进一步研究,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长期抗菌药物压力及常用紫外线消毒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及替加环素(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在群体中存续的能力。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TGC敏感鲍曼不动杆菌3株,分别采用多步法及紫外线照射体外诱导耐药,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TGC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选取临床分离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株,在空白MHA平板中反复传代,测定其MIC值。最后选取TGC敏感株及TGC诱导同源耐药株进行TGC耐药株适应度代价研究。结果 应用多步法成功诱导出TGC耐药株;紫外线照射虽然对TGC耐药性未发生影响,但其MIC值有上升趋势。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代40代后菌株MIC值无明显变化。TGC敏感株及TGC诱导同源耐药株进行相同条件下培养,体外单独培养时耐药株达到对数生长期及平台期的时间均较敏感株长;混合培养时,随着连续传代,耐药株菌落数量较敏感株迅速减少,甚至耐药株被清除。结论 TGC可诱导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TGC的耐药可能具有遗传稳定性。TGC耐药株较敏感株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尿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分布及菌株序列型别,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及PCR法对引起尿路感染的74株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进行体外药敏、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检测与分型,MLST法进行溯源性序列分型研究。 结果 74株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93.4%耐庆大霉素、18.4%耐奈替米星、13.2%耐妥布霉素、仅5.3%耐阿米卡星与异帕米星。74株菌中22株(29.7%)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其中7株检出rmtB基因, 18株检出armA基因,3株同时检出rmtB和armA基因。22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菌株对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耐药率为100%,对妥布霉素者为59.1%,对阿米卡星及异帕米星者仅为18.2%。多位点序列分型显示19株甲基化酶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序列型为:12株为ST117,2株为ST2003,ST3843、ST915、ST844、ST2581、ST2922各1株;3株甲基化酶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分为ST1184、ST490、ST337。 结论 大部分尿源性大肠埃希菌可能源于同一克隆。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尿源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分布广泛,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