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跟骨骨折是常见骨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治疗方法不一.我们于2001年7月~2004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自固化磷酸钙(autosetting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ACPC,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人工骨填充,治疗跟骨骨折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碘伏消毒液在外科创面中的应用一院药剂部张英华杜旭曲伟海伦市中医院外科崔秀云碘伏是聚乙烯吡络酮,简称PVP碘、碘络酮,含有效碘01%~1%。杀菌效力和抗菌谱与碘酒相似,其水溶液对细菌、病毒、真菌及霉菌孢子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具有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在成人-成人或成人-大体重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完成的4例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劈离式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相关预后。结果4例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的受者包括3例成人和1例大体重儿童(45 kg),年龄范围14~48岁,体重范围45~61 kg,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别为21、12、41和30分。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0.85%~1.35%。冷缺血时间457~650 min,手术时长460~575 min。4例患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顺利,均未出现小肝综合征。随访至术后6个月,其中1例出现胆道吻合口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胆道狭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后反复胆道感染;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在严格病例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完全右半肝-左半肝劈离式肝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移植术后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分析HSOS患者的治疗方式及转归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生率为0.8%(2/239),中位发病时间为肝移植术后4.5(1.7,9.0)个月。HSO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胀、腹腔积液、肝肿大、胆红素升高,部分伴有肾功能不全。4例HSOS患者的腹部增强CT均呈“花斑样”不均匀强化;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肝窦扩张伴淤血。4例患者均给予调整免疫抑制剂,将他克莫司(Tac)转换为环孢素,并加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1例患者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3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在治疗好转后因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HSOS是肝移植术后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移植物衰竭,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分析,并关注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6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照组实施保守的治疗策略,观察组则进行普外科手术,分析治疗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结果中,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72.7%,即观察组更优,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笔者也对实验中的手术出血量、手术平均用时进行了统计,其结果显示观察组用时更短,效果更好,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则为(15.5±2.7)d,对照组则为(20.3±4.2)d。最后,从复发率情况上看,观察组的仅有2例,占比为6%;而观察组则有6例,占比为18.2%,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针对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措施能够更好的改善病情,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做好手术前后的各项准备工作后能够推动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帕金森病新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左旋多巴一直作为临床治疗的主导用药,然而,该药长期应用会引起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目前最有希望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包括能够阻碍或者降低神经退行性过程的神经保护性药物,能够恢复大脑功能的药物,多巴胺替代和保留的药物,作用于纹状体以外的非多巴胺的神经递质的抗运动障碍药物。此外,一些具有崭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如腺苷A_(2A)受体阻滞剂、抗细胞凋亡药物等,都可能以单用或合并用药治疗PD。现综述目前临床治疗和开发中的抗PD新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对正中神经低位损伤患者采用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Huber-Litter)法,随访8~24个月,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正中神经损伤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6.2岁。26例为锐器切割伤致正中神经低位完全断裂,均一期行神经显微缝合术;9例为严重正中神经低位卡压性损伤,时间均达6年以上,均先行神经松解术。35例中除3例术后恢复拇对掌功能外,余32例均行功能重建术。力源为小指展肌,两次手术间隔6~8个月,平均7.2个月。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受血患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5 790例拟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患者受血前进行常见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检测。计算5 790例受血患者输血前各项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不同科室患者各项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以及不同性别患者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结果HBsAg的阳性率最高,为18.2%;抗-HIV的阳性率最低,仅为0.26%;HBsAg与抗-HIV在妇产科中的阳性率最高,抗-HCV与抗-TP的阳性率在各科室中基本一致。男性受血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的阳性率都高于女性受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对受血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非常有必要,能够有效阻断肝炎、艾滋病以及梅毒等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保护广大受血者和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求一种客观准确、方便实用、可以重复监测,易于推广使用的筋膜室压力测量方法,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例怀疑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志愿者,分别采用自制水柱测压仪和传统Whiteside法测量骨筋膜室内压力,并将二测压法进行系统对比,比较其临床使用价值.结果 改良水柱测压法与传统Wh...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探讨NO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方面的作用,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INF-α)治疗前后(疗程3个月)、30例年龄匹配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血清NO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BsAg、HBeAg、HBcAb阳性组NO水平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INF-α治疗后,血清NO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NO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有关,可作为INF-α疗效考核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