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三、条栅视力与认知视力发育PL法测试的是被试者可分辨的最高空间频率,即resolutionacuity,而我们普通意义上视力指的都是认知视力,即recognitionacuity。它除了反映黄斑中心凹对物体形状的分辨外,还是经验、知识、心理物理因素的综合。临床上常用的是Snellen视力表、E字视力表、HOTV表及LandoltC。通常3~4岁以后可以进行认知视力的检查。婴儿期检查的条栅视力是否与学龄前期的认知视力有关系?MashC报告在婴儿期TAC视力正常眼中,73~95%眼在4岁时TAC和HOTV都得到正常视  相似文献   
2.
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三例眼科视光系瞿佳,施明光〔例1〕张某,女性,10岁。乐清县人。因双眼视力差,夜盲来院就诊。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kg,满月体重达15kg。两岁才能行走,能吃能睡,每天可吃一、二斤饭,双手均六指...  相似文献   
3.
在弱视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人们早就注意到行视标视力与单视标视力的意义。功能性弱视患者有明显的阅读分辨困难(Separation difficulty),这种现象也称群集现象(crowd phenomenon),这种现象随视标的密集程度的增加而趋向显著。所以行视标视力与单视标视力的测定,是鉴别功能性弱视与器质性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翼状胬肉术前术后的角膜屈光状态及其与术前胬肉大小的关系,探讨胬肉手术的时机与必要性。方法 对29例(32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测量,并于术前术后行角膜地形图检测,以资对比。结果 32只眼均有程度不同的顺规散光,其大小与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有关。手术显著降低了角膜散光,提高了角膜平均屈光力。手术导致的角膜散光变化、角膜平均屈光力变化和术前胬肉大小显著相关。结论 翼状胬肉的生长和手术切除对角膜的屈光状况有显著影响,胬肉越大,这种影响就越大。当胬肉较大时,角膜地形图的改变可能包括一部分假象。  相似文献   
5.
转盘式PL视力仪施明光,赵东升,黄学平自从50年代后期Fants最早提出优先注视法(preferentiallooking,PL)作客观视力检查以来,PL法已成为一种较易被临床医师接受的客观视力检查法(objectivevisiontest)[1,2...  相似文献   
6.
分光检影装置和初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设计研制半反半透镜分光式动态检影装置,用此装置检测眼调节状态.方法改良旧式的注视和检影同方向检影法为两者成90°角的检影法,使动态检影法的适应性明显扩大.结果更为准确.并利用此装置对一个小样本双眼视的眼调节状态进了检测,包括双眼注视阅读视力表和观看三维彩色体视图.结果双眼视的实际调节平面远于目标平面,彩色体视图有较大深度感.结论分光式动态检影法比普通动态检影法对于双眼视调节的测定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Orbcan 系统在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 (6 2只眼 )正视眼成人 ,分别用 Orbcan 系统与 A超进行测量比较其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球轴长。结果  Orbcan 系统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分别为 (3.5 2± 0 .2 6 ) mm、(4 .0 9± 0 .2 6 ) m m、(2 5 .5 6± 0 .85 ) m m;A超测量结果分别为 (3.4 5± 0 .36 ) mm、(3.99± 0 .36 ) mm、(2 3.72± 0 .79) mm。两者眼轴指标测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其余两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Orbcan 系统在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但在测量眼轴方面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中植片植床制作、缝合方法等操作对术后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阐述并比较分析了术后存在屈光不正的各种处理方法,证明术后调整缝线、手术等方法能有效降低PKP后的屈光不正,使患视力得到更好的矫正与恢复。  相似文献   
9.
眼睑松弛综合征(blepharochalasis syndrome),又称眼睑松解症(dermatolysis palpebrarum)、萎缩性眼睑下垂(ptosis atrophica),是一种少见的眼睑疾病,1807年Beer首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1896年Fuchs称其为眼睑迟缓症[1]因该综合征影响眼睑部容貌,是患者要求治疗的主要原因.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了解和治疗方法的探讨对临床珍疗其有一定指导意义.2010年我院眼科收治了2例眼睑松弛综合征患者 病例一:男,18岁,2010年5月7日至本院就诊,诉双眼皮水肿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伴下挂5年.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上睑水肿,无瘙痒、疼痛,无晨轻暮重,持续2~3 d后水肿自行消退,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曾至多家医院就诊,予抗过敏治疗未见好转;5年前双眼眼上睑水肿较前加重伴下挂,水肿消退后双上睑松弛明显,近2年来水肿未明显发作,上眼睑努力上抬后仍遮挡部分视野,并影响外观发病以来其他部位均未出现过皮损、肿胀,亦无发热、关节疼痛,无其他慢性病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巩膜宽环扎手术前后角膜形态学变化,进一步探讨巩膜宽环扎术对角膜光学形态的影响。方法用博士伦O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5例15眼术前、术后1周的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厚度及角膜后表面曲率。结果术后1周,在直径3 mm和5 mm区,角膜总屈光力、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在角膜前表面直径5 mm区、角膜后表面直径3 mm和5 mm区散光增加,角膜形状系数(shape factor,SF)减小。结论巩膜宽环扎术后早期,角膜5 mm区内屈光力改变不明显,但可导致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增加;角膜中央向周边逐渐变平坦的幅度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