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对FKBP6基因第3、4外显子进行突变和多态性筛查,研究第3外显子278C/A位点及第2内含子C/T位点(rs7797242)在无精症患者和正常男性中的多态性,初步探讨与原发无精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第3、4外显子进行突变和多态性筛查,对177例无精症患者和231名正常男性的278C/A和C/T(rs7797242)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78C和278A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无精症患者278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多态性在两组中均未检出,第3、4外显子未筛查到新的变异。结论278A等位基因可能与原发无精症相关。C/T(rs7797242)及370G/A,430G/C,467T/C,468G/A在中国人群中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年来有研究发现α2-巨球蛋白基因(α2-macroglobulin,A2M)Ile1000Val多态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有关联,但也有相悖的研究结果报道。因此.我们利用较大的样本,观察了A2M基因Ile1000Val多态在广州及成都地区汉族老年人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散发AD的相关性。方法以广州地区257例散发AD患者和242名正常老年人、成都地区112例散发AD患者和113名正常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一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A2M基因11000V多态性和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lnE,apoE)多态性。结果(1)在两地合并样本中,AD患者与对照组中等位基因A2M-1000V的频率分别为7.7%与8.7%,广州与成都地区AD患者与对照组中A2M基因I1000V多态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散发AD无论按是否伴有apoE—ε4或按发病年龄分成不同亚组后,A2M基因I1000V多态的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与成都汉族人群中A2M基因I1000V多态与散发AD不具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自1993年启动以来,已在各民族的遗传资源保存和遗传多态性研究、建立较完整的基因组研究技术、致病基因及其相关基因的cDNA克隆3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一支高层次研究人员队伍和一批研究基地已经形成。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优势:(1)继续扩大中华民族基因资源库(包括DNA和永生细胞株库),并开展微卫星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与基因分型工作;(2)发展疾病基因组学,做好疾病遗传资源的调查、登记、采集和保存,形成现代化管理的样品库和数据库,并争取在肿瘤、遗传病和多基因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突变检测与大规模测序方面有所突破,获得一批重要的疾病基因;(3)启动以生物信息学、基因转录和翻译表达谱测定为主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并以疾病基因组为研究基因组功能的重点;(4)加强与基因组科学有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PCR产物的克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CR产物的克隆方法肖翠英张思仲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的强有力工具,并应用于核酸检测、序列分析、克隆、突变研究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许多其它方面。现今,克隆前扩增DNA已经成为日常的操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HBV的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角度综述了HBV基因组结构与组织的研究进展,以及对其深入研究的新途径即HBV转基因小鼠,并就其在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原发男性不育患者精蛋白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男性不育患者精子发育中组蛋白到精蛋白的转换机理、转换障碍与不育的关系,从87例原发不育患者和9例正常可育者精液标本中,提取生殖细胞核碱性蛋白,进行醋酸尿素凝胶电泳。结果显示8例精蛋白异常,异常率9.19%,全部涉及精蛋白2组分的缺乏。异常与正常个体相比,精蛋白占核碱性蛋白比例由55.91±7.4%下降为4.18±2.23%,说明精蛋白的异常,尤其是精蛋白2的缺乏,可能导致精蛋白的功能缺陷,是造成原发男性不育原因之一。对精蛋白异常不育和正常可育的20名DNA标本(8例精蛋白异常不育个体,8例精蛋白正常不育个体,4例正常可育).以P2的基因探针进行了DNA杂交,用特异扩增P1、P2、TP2编码区的引物对全部DNA标本进行了PCR扩增和PCR-SSCP分析,结果未见突变、插入和缺失等异常。初步说明精蛋白异常者在这三个编码区内DNA的结构异常可能性极小。由此提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作,应注重编码区旁侧调控序列以及考察转录、翻译及翻译后加工各个环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精神药理遗传学 (psychopharmacogenetics)是一门介于两门比较年轻的学科———精神药理学和药理遗传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直到今天人们才渐渐将精神药理遗传学当作一个名副其实的生物医学分支看待。 195 2年 ,人们将刚刚问世的氯丙嗪用于治疗精神病 ,这标志着精神药理学的诞生。此后 ,人们将一大批向精神药物 (psychotropicdrugs)用于治疗包括焦虑症和情感性障碍在内的各种精神科疾病。随着有关向精神药物的临床经验迅速增加 ,人们发现这类药物有多种功效 ,而且这类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存在显著个体差…  相似文献   
8.
性反转综合症的遗传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1 我国的疾病遗传多态性研究 上一世纪80年代我国即开始了一些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多态性研究[1,2].其后随着DNA分析的普及,针对已知致病基因及其紧密连锁位点的多态性研究迅速增多,其目的大多是为了包括连锁分析在内的遗传诊断[3-6].  相似文献   
10.
Alzhcimer病(AD)是一类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和人格改变。依据发病年龄的不同,AD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早发性AD,起病年龄早于65岁;另一类为迟发性AD,起病年龄晚于6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