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CD4^+CD25^+T调节细胞(Treg)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其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抗TNF-α制剂治疗A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纳入的10例AS患者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治疗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腹部皮下注射,50mg,每周1次×8周。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抽取外周血10ml,常规分离淋巴细胞惮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 T细胞数量、CTLA-4表达。结果治疗前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为(24+9)%,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患者(P均〈0.05)。AS患者CD4^+CD25^high/CD4^+T淋巴细胞为(6±6)%,亦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经rhTNFR—Fc治疗后的AS患者(P均〈0.05)。AS患者CTLA-4为0.15±0.15,高于健康志愿者和治疗后AS患者(P均〈0.05)。结论 在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数量升高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CD4^+CD25^+Treg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于抗TNF-α治疗前后病情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磺脲类药物受体1(SUR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随机提取正常人136例(正常组)及2型DM患者173例(T2DM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SUR1基因24号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区域,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并用测序证实不同酶切图形基因型的准确性。结果:T2DM组和正常组SUR1基因第24号内含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1基因可能是中国天津地区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基线,第1、4次给药和停药(第8次给药)后20d收集rhTNFR-Fc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10例AS患者(50mg,1次/周)和1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rhTNFR-Fc治疗前后AS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分泌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和干扰素(IFN)-γ的T细胞数变化情况。并与AS活动指数(BASDAI)及其各子项目、AS功能指数(BASFI)、患者总体评价(PGA)、夜间痛、总体背痛、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基线时分泌TNF-α、IL-2、IL-6和IFN-γ的T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在给药后呈降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到停药后20d与基线时相比降低达到统计学意义。基线时分泌IL-6的细胞数与BASFI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给药第4次后,分泌TNF-α的细胞数与BASDAI-E有相关性,分泌IL-6的细胞数与BASDAI、夜间痛、总体背痛、BASDAI-E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AS患者存在TNF-α、IL-6、IL-2、IFN-γ分泌功能的上调;rhTNFR-Fc治疗降低了AS患者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分泌IL-6的细胞数与AS临床评价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髓系树突状细胞(mDC)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其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抗TNF-α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A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于第0、2、6周收集rhTNFR-Fc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36例rhTNFR-Fc组和安慰剂组的AS患者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hTNFR-Fc治疗前后其外周血mDC的变化情况.并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及安慰剂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 mDC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慰剂组MHC-ⅡmDC细胞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HC-Ⅱ mDC细胞水平在治疗后2、6周分别与0周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试验组AS患者MHC-Ⅱ mDC水平与BASFI、BASDAI、CRP、ESR、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在0、2、6周时都未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基线时MHC-Ⅱ mDC水平不能作为ASAS20疗效影响因素.结论 MHC-Ⅱ mDC随着rhTNFR-Fc治疗有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hTNFR-Fc治疗对AS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基线、第1、4次给药后收集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使用WST-1活细胞染色法检测治疗前后CD4+T细胞增殖率。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CD4+T细胞增殖率基线时和第4次给药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4和0.0494);与基线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CD4+T细胞增殖率的变化率在第1、4次给药后均为负值。③各时间点临床指标与CD4+T细胞增殖率均无相关性。结论AS患者存在T细胞增殖功能的上调;rhTNFR-Fc治疗降低了AS患者CD4+T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糖原合成酶激酶3的抑制剂氯化锂对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在葡萄糖和不同浓度氯化锂的培养液中培养4h后提取RNA,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和6磷酸葡萄糖转运亚基(G6PT)的mRNA水平。结果:氯化锂(10mM、20mM)与高糖培养液联合培养肝细胞4h后,肝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的催化亚基和转运亚基的mRNA的丰度均下降(P<0.05)。结论:锂盐可能能够有效的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表达起到胰岛素增敏的作用。对葡萄糖-6-磷酸酶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糖尿患者的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短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我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并比较其不同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25mg,1次/3d和50mg,1次/7d,连续给药8次,在不同时间点评价ASAS20、ASAS50、BASDA150等指标。结果两组在第1、4、8次给药及停药后20dASAS20、ASAS50、BASDA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剂量相同(200mg)但是不同用药间隔情况下,25mg组患者与50mg组相比,达到ASAS20、ASAS50、BASDA150改善的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hTNFR—Fc两种剂量不同时间间隔治疗我国AS患者时,见效时间、疗效维持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总剂量相同时,两种剂量不同时间间隔用药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50mg,1次/7d给药更方便,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依那西普治疗升高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DC细胞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拮抗剂依那西普(Etanercept)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外周血DC细胞的影响.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4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给予依那西普(50 mg,皮下注射,1次/周)或安慰剂治疗.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志愿者及AS患者治疗前后患者髓系树突状细胞(mDC)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IL-2) 受体的水平.结果:依那西普治疗后,MHC Class Ⅱ阳性树突状细胞(MHC Class Ⅱ positive mDC)明显升高.Treg细胞数量升高.血浆可溶性IL-2受体水平降低.结论:抗TNF-α的治疗阻断了MHC Class Ⅱ positive mDC的成熟,从而增强了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并抑制了效应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磺脲类药物受体1(SUR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正常人136例(正常组)及2型DM患者173例(T2DM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SUR1基因31号外显子多态性位点的区域.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并用测序证实不同酶切图形基因型的准确性。结果:T2DM组和正常组SUR1基因31号外显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1基因可能是中国天津地区2型糖尿病发生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Etanercepl)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10例健康志愿者,40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给予依那西普(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或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分别检测分泌TNF-α、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的细胞数量.WST-1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分泌TNF-α的单核细胞数量减少;抗CD3和抗CD28抗体刺激后,分泌IL-2和IFN-γ的T细胞数量减少.CD4+/CD8+T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抗TNF-α的治疗降低了AS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活性,改善了AS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