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构建GPC3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研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促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探讨GPC3基因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并鉴定pEGFP-IRES-N1-GPC3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转染BEL-7404后,通过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PC3 mRNA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目的蛋白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PC3对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BEL-7404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重组质粒测序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真核细胞胞膜区发出强绿色荧光,RT-PCR法表明GPC3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转GPC3的BED7404肝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促细胞增殖及侵袭和转移效应。结论:构建完成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IRES-N1-GPC3;GPC3基因在BEL-7404中成功表达;GPC3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其通过增加细胞的侵袭能力而促进肝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切除率分别为14.8%(4/27)和65.3%(18/26),手术组死亡1例,死因为上消化道出血。术后并发症有:胰瘘(1例次)、胆瘘(2例次)、肠梗阻(2例次)、切口裂开(2例次)、上消化道出血(1例次)。未切除组死亡2例,死因均为多器官衰竭。结论早期诊断,提高手术技巧及改进手术方式,积极预防及处理术后并发症能改善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4.
5.
方天敏 《吉林医学》2014,(6):1230-123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手术成功108例,中转开腹4例,手术时间35~70 min,平均(45±9.8)min;出血量10~80 ml,平均(40±10.3)ml。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呕吐3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加强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技巧,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应用腹腔镜技术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70min),术中出血量50210min(平均170min),术中出血量50110ml(平均75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10ml(平均75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d(平均3d),术后住院时间54d(平均3d),术后住院时间512d。术后并发感染2例(11.76%),局部复发2例,死亡1例,1例肝转移并死亡。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直肠癌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房水细胞因子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于我院行抗VEGF治疗的80例DME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治疗6个月后黄斑中央厚度(CMT)降幅是否≥100 μm,分为显著组(≥100 μm,52例)和不显著组(<100 μm,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房水细胞因子水平,分析房水细胞因子与DME抗VEGF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因子对抗VEGF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不显著组的糖尿病病程长于显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6,P=0.022),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级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2.206, P=0.027)。不显著组的白细胞介素-8(IL-8)和胎盘生长因子(PIGF)水平高于显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7,2.443;P=0.000, 0.017),白细胞介素-10(IL-10)和VEGF水平低于显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0,3.016;P=0.000, 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8(OR=0.473, 95%CI 0.302~0.741)水平是影响抗VEGF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IL-10(OR=5.065, 95%CI 1.818~14.107)和VEGF(OR=1.045, 95%CI 1.008~1.083)是影响抗VEGF治疗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8水平与CMT降幅呈显著负相关(r=-0.789,P=0.008),IL-10和VEGF水平与CMT降幅呈显著正相关(r=0.633、0.643, P=0.010、0.010),IL-8水平与CMT降幅的相关性显著高于IL-10和VEGF水平(Z=2.175、2.061,P=0.030、0.039)。ROC曲线显示,房水IL-8水平预测抗VEGF疗效的AUC为0.914,明显高于IL-10、PIGF和VEGF(AUC=0.811、0.641、0.709),其最佳截点为IL-8<18.13 pg·mL-1,此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41%和96.43%。结论:房水IL-8、IL-10和VEGF水平与DME患者抗VEGF治疗疗效存在相关性,应用房水IL-8水平预测抗VEGF疗效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