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左旋氧氟沙星单用及联用替硝唑治疗胆管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胆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给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给予左旋氧氟沙星和替硝唑治疗,比较2组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胆管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治疗慢性丙型性肝炎的成本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住院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干扰素α-2b治疗48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治疗34例。比较2组病毒学应答率、生物化学应答率、复发率,计算成本及成本-效果比,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2组病毒学应答率、生物化学应答率、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干扰素α-2b治疗成本为8 904元,其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成本效果比、持续应答率成本效果比、病毒应答未复发率成本效果比、生物化学应答率成本效果比、生物化学应答未复发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4.9,97.9,97.1,97.1,99.4;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治疗成本为57 552元,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成本效果比、持续应答率成本效果比、病毒应答未复发率成本效果比、生物化学应答率效果比、生物化学应答未复发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92.7,611.6,611.6,611.6,631.1。干扰素α-2b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高。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3.
背景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由于无手术指征,为改善患者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食管支架治疗成为主要姑息治疗方法.结合许多研究结果可推测:内放射支架结合普通支架及近距离放疗的优势,治疗效果更佳.目的评价内放射支架(碘125粒子支架)与普通覆膜支架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姑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 Med (1989/2020-03)、WebofScience(2000/2020-03)、WileyOnlineLibrary(1992/2020-0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8/2020-0 3)、万方数据库(1 9 9 7/2 0 2 0-0 3)、维普数据库(2000/2020-03)及手动检索Cochrance图书馆.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版)推荐的方法纳入文章,使用牛津2011年证据水平等级评估对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估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有943例患者,其中置入内放射支架有449例,置入普通覆膜支架有494例.对1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内放射支架组比普通覆膜支架组的平均生存期长3.91 mo (95%CI:1.68-6.13, Z=3.44, P=0.0006),中位生存期长3.12mo(95%CI:1.78-4.47, Z=4.57, P=0.0001).两组患者的吞咽困难分数在置入支架后1、3 mo内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置入支架后,内放射支架组与普通覆膜支架组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9,95%CI:0.65-1.21, Z=0.77, P=0.44);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0, 95%CI:0.52-1.22, Z=1.03,P=0.30);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CI:0.55-2.43, Z=0.39, P=0.70;支架移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 95%CI:0.31-1.38, Z=1.10, P=0.27);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1, 95%CI:0.42-0.87, Z=3.73, P=0.006).结论内放射支架用于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延长患者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且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是在1-3 mo内缓解吞咽困难症状及术后疼痛、出血、穿孔及支架移位的发生率与普通覆膜支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剑波  文萍  龚敏  韩明  李兴  刘立玺 《医学争鸣》2008,29(20):1920-1920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0-11/2007-01我院收治急性胰腺炎32例,其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1(男5,女6)例,年龄33~70岁;复发性胰腺炎患者21(男9,女12)例,年龄27~68岁,临床诊断胆源性胰腺炎15例,特发性胰腺炎6例.  相似文献   
5.
以反复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 ,38岁 ,因反复呕吐、腹痛、腹胀 8个月于1999年 7月 15日入院。 1998年 11月因腹痛、腹胀、呕吐在我院外科诊断为“高位小肠梗阻”而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小肠扭转、扩张 ,予以小肠复位后梗阻症状消除。以后反复出现呕吐、腹痛、腹胀 ,摄腹平片提示小肠梗阻 ,多次尿常规示尿蛋白 (± )~ (+) ,但肠鸣音不增强 ,予以禁食 ,胃肠减压等处理 ,上述症状消除。既往有反复关节痛史 3年。体检 :体温 36 5℃ ,脉搏 80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血压 8/ 6kPa。消瘦 ,痛苦面容 ,皮肤无异常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6.
李兴  龚敏  唐琳  文萍  文剑波 《江西医药》2012,47(6):520-521
目的 探讨家族性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 coli,FPC)癌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3个家族12例F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个家族12例FPC患者,息肉表面Pit pattern呈Ⅰ、Ⅱ、ⅢL型的无癌变,呈IV型的癌变高疑,呈V型的3例已经癌变.3例癌变息肉,息肉直径均大于20mm.结论 FPC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癌变率高,早期诊断、手术及内镜下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电子结肠镜随访是预防癌变及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B超、CT、胆胰管磁共振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微小结石的诊治价值。方法 361例胆管梗阻患者完成B超、CT、MRCP中的1种或2种检查,最后以ERCP确诊,分析4种方法对胆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B超、CT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检出率与MRC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超和CT对胆管微小结石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MRCP的检出率更高,3种方法结合ERCP的检出率均为100%,且具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肝内外胆管结石同步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下肝内外胆管结石同步治疗方法 .方法 3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肝外胆管结石予以网篮或(和)气囊取石;肝内胆管结石,通过操作技巧将网篮、气囊送入结石所在分支胆管,尝试取石.结果 肝外胆管结石病人27例,25例结石取出,2例未取出;肝内胆管结石病人36例,位于一级分支胆管的多发结石5例(局限于同一分支3例)、单发结石3例结石取出,最多取石3枚,最大结石直径5~6mm.二级以上肝内胆管结石无一取出.结论 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对肝外胆管结石效果好,对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成功率低,但对一级分支肝内胆管单发或位于同一分支胆管多发较小结石仍不失为一简单、微创、经济、可行方法 .多种微创手段联合治疗是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结肠镜诊断回肠末端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3例回肠末端病变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回肠末端病变诊断回肠末端炎29例,淋巴滤泡增生症14例,克罗恩病6例,肠结核5例,白塞氏病及淋巴瘤各3例,感染性肠炎、回肠末端血管畸形并出血、缺血性回肠炎各1例。结论结肠镜应作为回肠末端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