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针法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患者分为4组,养血祛风针法加自血疗法(21例)为治疗组,针刺组(21例)、自血组(21例)、西药组(20例)均为对照组,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分析疗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长短是影响疗效的因素。结论结果表明养血祛风针刺配合自血疗法疗效优于养血祛风针刺或自血疗法、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介绍针灸在纳米比亚的发展现状、医保收费、宣传影响、立法从业等情况,对目前针灸在纳米比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2020年3月针灸通过了纳米比亚立法、纳入医保体系,中医针灸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在针灸教育、针灸培训合作、中医人才培养互通、中医医保报销范围、针灸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待稳步推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作用于肩胛提肌起止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局部腧穴、阿是穴等为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区段性任脉药物铺灸对少弱精子症精液参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胶囊、五子衍宗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区段性任脉药物铺灸治疗,分别于治疗2个月、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2组精液参数、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D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心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口服稳心颗粒治疗.结果:两组间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心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而引起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目前,现代医学多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治疗为主,但疗效不佳,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李里  谭朝坚  黄艾  叶勇  李霞  刘智  房连强  范磊 《中国康复》2013,28(2):134-135
目的:分析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探讨颈性眩晕患者寰枢关节间隙测量的意义。方法:颈性眩晕患者32例为观察组,正常者31例为对照组,均在三维CT下行寰枢关节间隙测量,并进行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比较2组寰齿前间隙(ADI)、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LADI)及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值(VBLADI)结果,并进行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比较,ADI、VBLA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DI、VBLADI与眩晕总分、颈肩痛评分、头痛评分、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呈正相关(P〈0.01,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寰枢关节间隙与正常者比较有差异,寰枢关节间隙可作为颈性眩晕患者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针为主治疗神经性耳鸣肾精亏虚型临床疗效。方法:72例肾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患者采用腹针为主结合局部、辨经取穴的方法,每周3次,治疗12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采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随访6月不同时间点T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肾精亏虚型患者经过2疗程治疗后,痊愈9例,占12.5%;显效29例,占40.3%;有效22例,占30.6%;无效12例,占16.7%。总有效率83.3%。6月回访总有效率79.2%。结论:腹针为主治疗肾精亏虚型神经性耳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4例和中药组34例,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针药组疗效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大于中药组。结论针药并用能更好地改善慢性盆腔炎的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0.
刃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对照组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后均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共治疗5次)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2.453,P0.014);在提高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以及在降低齿突生长性偏移(odontoid growth offset value,DO)、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bilateral odontoid lateral mass spacing difference,VBLADI)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缓解颈性眩晕症状及恢复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