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疗法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8例病案资料。按尿激酶每天用量分为大、中、小三个剂量组所有患者使用尿激酶后用肝素100mg/d静滴维持,疗程≤14d。观察再通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a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再通时间比较:小剂量组长于其他两组,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小剂量组再通率低于另两组,而大剂量组副作用发生率则高于中、小剂量组、中等剂量组治疗前后的血凝指标变化不大(P>0.05)。结论 中等剂量尿激酶(20~50万U/d)加肝素能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冠脉支架术的136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在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合应用(6~12个月,平均9个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随访结束;对照组在PCI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个月,以后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复发进行靶血管再通治疗)及出血(严重出血、轻微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发生7例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2例、靶血管再通治疗5例);对照组发生16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1例,心肌梗死4例,靶血管再通治疗11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轻微出血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安全、有效,可减少冠脉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1(HO 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2例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 ,选择冠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检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 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O 1表达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1)。结论 HO 1的表达水平与心绞痛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水平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2 0 0 3- 0 6~ 2 0 0 3- 12入院 ,经冠脉造影检查有冠脉支架植入适应症的冠心病 14例 ,其中男 9例 ,女 5例 ,年龄5 2~ 72岁 ,平均 (6 4 .5± 5 .6 )岁。急性心肌梗塞 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6例 ,稳定型心绞痛 3例。在植入冠脉支架术后当天取外周血检测血红素氧化酶 - 1(HO- 1)表达水平 ,所有患者在取血前4周无感染、外伤病史。1.2 HO- 1表达水平的测定 利用白细胞分离液 (天津中科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分离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 ,Hank′S液冲洗后离心 ,取沉淀物用冻存液 - 70℃保存 ,以备做 Westernbl…  相似文献   
5.
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将10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组(AP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1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并通过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HO—1表达的程度及强度。通过Western blot对HO-1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各组冠心病患者HO—1的表达情况。结果HO-1表达于胞浆,AMI组HO-1表达明显高于UAP组与AP组(均为P〈0.01),UAP组HO—1表达高于AP组(P〈0.05)。结论HO-1表达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