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0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免疫组化法检测小儿白血病瘤细胞(P-gp)。检测30例小儿白血病细胞膜P-gp,观察其原发耐药性。30例中有8例p-gp阳性,总阳性率26.67%,其中ANLL单项阳性率33.33%,ALL为20%。本组病例耐约性最高的是CML,其次是ANLL,ALL组最低。同时发现MDR阳性者复发率高,MDR阴性者复发率低,多因素分析表明MDER对初诊白血病患者预后及抗癌药物选择有重要意义。目的临床评价MDR采用检测mdr1mRNA或F-gp,本文认为采用简便、快速的免疫组化法检测P-gp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G6PD三种常见基因突变与其临床表现特点之间的关系。初步估计其基因突变频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检测54例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检出G1388A突变39例(72%),G1376T突变8例(15%),未定型者7例(13%)。未检出G95A。结论本研究首次对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进行G1388A、G1376T和A95G突变检测。提示G1388A和G1376T为重庆市新生儿黄疸儿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ARMS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检测G6PD已知基因突变的方法。本研究发现这两种突变类型仅见于中国人和华裔人群,具有遗传学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HL-60黏附、运动和侵袭的影响.方法:HL-60细胞体外培养,经0、0.1、0.15、0.2 g/L苦参碱分别处理细胞,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力,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运动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RT-PCR检测HL-60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0.15、0.2 g/L苦参碱不仅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的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P<0.01),而且还能下调HL-60细胞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P<0.01).结论:苦参碱能抑制HL-60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使HL-60细胞的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栗粒性肺结核致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儿科学院血液科宪莹,徐酉华,张蓉君中国分类号R529.91病例患儿.女.岁,因不规则发烧,轻咳,盗汗、消瘦伴面色苍白1月,加重3天入院。院外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有结核接触史。入院查体:T39℃.R30次/分,P132次/...  相似文献   
5.
陶玉  徐酉华 《华夏医学》2000,13(6):750-751
近年报道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IVIG)可迅速控制川崎病急性期症状 ,降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我院患儿采用大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 (ASP)治疗 99例川崎病 ,获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8月 12 0例住院川崎病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 ,IVIG组 99例 ,男 6 9例 ,女 30例 ,年龄3月至 6 .5岁 ;对照组 2 1例 ,男 11例 ,女 10例 ,年龄 10月至 5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6版 ,1998年 )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开始治疗时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均无明显差异。1.2 治疗方法 患…  相似文献   
6.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有效的诱导分化剂,用于APL患者诱导分化治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covery,CR)率可达85%~90%,其良好疗效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ATRA现已列为APL诱导缓解治疗的首选药物,且广泛用于其它恶性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ATRA使用后肿瘤细胞迅速出现的耐药现象,严重影响ATRA诱导分化治疗的疗效[1,2]。因此,ATRA相关多药耐药已成为临床甚为棘手的问题。尽管一些可能的机制已经提出,但目前ATRA相关多药耐药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且逆…  相似文献   
7.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莹  徐酉华  于洁 《重庆医学》2005,34(9):1289-1289,1292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技术对102例ITP患儿进行人HPVB19特异性IgM的检测.结果 102例ITP患儿中HPVB19-IgM阳性41例(40.20%),30例正常对照HPVB19-IgM阳性2例(6.67%),ITP组HPVB19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细小病毒B19(HPVB19)与小儿 ITP 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了解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与其他免疫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的关系 ,以回顾分析 2 3例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资料 ,结果显示 ,2 3例中有 6例合并于其他免疫性疾病 ,占 2 6% ;有 4例合并于遗传性血液病 ,占 17 4%。  相似文献   
9.
病例 :患儿男 ,2岁 7个月 ,因发热 1 1天 ,手足背硬肿 4天 ,鼻衄 4小时入院 ,入院前 1 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呈持续性高热 ,体温39 5℃ ,无昼夜差别 ,伴流涕 ,咳嗽。次日出现皮疹 ,为红色小丘疹 ,胸背部多见。在当地医院输“青霉素” ,服“抗病毒冲剂”一周 ,热未退 ,皮疹约 2天消退 ,后出现结膜充血。入院前 4天手足背硬肿 ,仍发热。于入院前 2天查血常规WBC 1 8·0× 1 0 9/L ,Hb 1 0 6g L ,RBC 3 87× 1 0 12 L ,PLT 2 0 5× 1 0 9 L ,N 0 83,L 0 1 7。入院前 4小时出现鼻衄 ,量约 1 0 0ml。既往很少患病 ,偶…  相似文献   
10.
免疫性血管炎血液高凝状态及药物治疗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管炎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检测外周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性标志Annexin V,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片断F1 2,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免疫性血管炎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异常增高,为(931.33±254.19)×109/L,与正常对照组(640.67±132.22)×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由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标志明显升高,分别为(38.9±13.4)%比(20.9±8.5)%(22.55±6.00)%比(6.3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片断F1 2活性在模型组有明显增高,为(215.93±66.04)pmol/L,与正常对照组(128.22±6.46)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各指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IVIG)不能降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仅能降低凝血酶原片断F1 2活性。但阿司匹林和IVIG对血管炎病理改善的作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性血管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阿司匹林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血管炎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