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土鼠脑缺血60min后,脑组织氧自由基和MDA含量无明显升高,而Mn-SOD的活性下降。缺血60min再灌注5min时,氧自由基显著升高。再灌注30min时,MDA的生成显著增多,Mn-SOD和Cu,Zn-SOD活性显著降低。缺血前15 min,iv DTC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氧自由基和MDA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对Mn-SOD活性有显著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体外试验中研究了azimexon对小鼠脾细胞增殖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IL-2活性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和CTLL细胞增殖法测定。结果表明:azimexon单独不能增加脾细胞增殖和产生IL-2,但对亚适量ConA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和产生IL-2有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1978年第二军医大学在有关单位支持下,从广东海南岛植物陵水暗罗根茎中分得了一种结晶,定名为暗罗素(Polyanemi-ne)。暗罗素不仅是新结构类型的抗疟活性成分,而且有抗菌作用。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抗真菌新药,第二军医大学药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简单回顾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着重介绍喹诺酮类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列出其化学结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氟罗沙星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氟罗沙星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以提高其收率?方法:主要对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氟乙基化单步收率提高了14%,总收率提高了6%?结论:本反应路线克服了国内外已有路线原料供应不足,价格昂贵,收率偏低的缺点,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测定符合注射用氟罗沙星的质量标准,产品收率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6.
α-溴肉桂醛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溴肉桂醛(1)是一种可挥发的高效、广谱防霉除臭剂。日本已开发成产品出售,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涂料、工业水等的防霉。如添加在橡胶或泡沫塑料中可制成抗菌防臭鞋。将含有本品1%的硅胶放入各种精密仪器和录音磁带贮盒中,可保持10个月免受霉菌侵害。我们参照文献并结合国内原料来源,将市售肉桂醛与溴加成,再在无水碳酸钾存在下脱溴化氢制得1,并在后处理及精制上进行改进。按文献方法重结晶是先将粗品溶于95%乙醇,然后加一定量水至出现混浊,再温热使混浊消失,放置析出纯品,条件不易掌握,收率仅69.4%  相似文献   
7.
吡硫酮钠对痢疾杆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硫酮钠(Pyrithione)的化学名称是2-巯基吡啶-N-氧化物钠盐(Sodium Salt of 2-Mercaptopyridine-N-Oxide)。国外用作防腐剂国内用于皮肤霉菌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探讨用于治疗和防细预菌性痢疾的可能性,我们测定了该化合物对当前流行的痢疾菌株的抗菌作用,并与氨苄青霉素进行了比较。现将实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高效广谱的防霉抗菌剂,设计合成了19个S-(2-吡啶基-N-氧化物)-N,N'-单或双取代异硫脲氢溴酸盐(lb~1,lla~f,IIla~b),并与目前认为最好的防霉抗菌剂MI861(la)比较,探索构效关系。初步抗菌试验表明:上述化合物对常见的三种霉菌(黑曲霉,桔青霉,木霉),二种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IIla的抗菌效果超过MI861,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在0.5~5ppm之间,Ic,If和Ik的抗菌效果与Ml861相当。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7-取代-1-(2-氟乙基)-6,8-二氟-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通过高温下缩合、环化、亲核取代得到关键中间体,然后通过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选用临床常见的6株致病菌的标准菌株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设计合成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来确证化合物的结构。体外抗菌活性实验以氟罗沙星为对照品,其中化合物Ⅰ1,Ⅰ2,Ⅱ4的抗菌活性较强。结论:合成的11个化合物中有一些化合物显示较子的抗菌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