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16排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和影响的参数.方法 对10例患者行16排多层螺旋CT(MDCT)造影检查,然后将图像进行多期相重建后传ADW4.2工件站处理,以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和分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 心率<60次,上下波动<5次(20 s内完成扫描)2例;心率<65次,上下波动<5次(20 s内完成扫描)5例;心率<65次,上下波动>5次(20 s内完成扫描)3例.结论 影响16排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因素是心率及心率上下波动的幅度,次要因素是造影剂的注射速率、剂量、峰值时间的测定,另外病人的情绪及呼吸等各个细节也是影响冠状动脉造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探讨“加血管法”三维容积重建(VR)CT脑血管造影的成像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37例脑CTA图像,观察分析常规VR技术和“加血管法”VR两种方法对正常血管和血管性病变的显示情况,并对照DSA和/或手术结果。结果37例中17例可见病变,包括动脉瘤11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例,动静脉畸形2例有DSA或手术对照的18例中16例诊断正确,假阳性和假阴性各1例,诊断正确率88.9%。与常规VR相比,加血管法VRCTA显示脑血管分支清晰,走行自然,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和锐利度,无重叠、没有无关信息干扰,小血管的显示更清晰,尤其对目标血管三维显示良好。但在统计学上对脑血管的显示与常规VR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5)。结论颅脑CTA“加血管法”VR技术对正常血管和病理情况的显示优越,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前列腺炎外周带的MRI表现及MR波谱(MRS)特征。资料与方法 21例前列腺炎患者行MRI平扫加MRS成像,观察前列腺外周带的信号形态及信号强度,同时计算感兴趣区的胆碱(Cho)+肌酸(Cre)/枸橼酸盐(Cit)比值。结果 21例前列腺炎患者平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是31.80 ng/ml。2例呈非结节局灶低信号,10例显示为双侧外周带弥漫低信号,3例显示为一侧外周带弥漫低信号,1例显示为结节状局灶低信号,其余5例没有信号异常。14例MRS谱线示Cho峰升高,Cit峰下降或消失,另7例MRS谱线正常,21例(Cho+Cre)/Cit均值为6.44。结论前列腺炎外周带低信号(T2WI)对前列腺癌并不具有特异性,前列腺炎的MRS谱线可类似于前列腺癌的波谱特征,可导致前列腺癌的假阳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技术在椎体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2例共47个椎体病变均行MRI常规扫描和同相位、反相位成像,在病变椎体上设置感兴趣区(ROI),在同相位及反相位图像的同一位置分别测量其信号强度值,计算椎体信号强度变化的百分比,即(同相位信号强度-反相位信号强度)/同相位信号强度,并对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终板变性、许莫氏结节伴水肿、血管瘤、良性压缩性骨折和转移椎体信号程度下降值分别为52.2%、58.0%、49.4%、49.3%和3.5%.良性组明显高于恶性组(P<0.01).将15%定为良、恶性椎体病变信号下降的临界值,诊断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94.6%.结论 病变椎体信号强度下降超过15%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椎体病变的临界值,CSI技术对椎体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对比增强静脉成像(3D-CEMRV)在颅脑静脉窦旁脑膜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静脉窦旁脑膜瘤患者行3D-CEMRV检查,观察静脉系与脑膜瘤的位置关系,同时观察瘤体对静脉窦的压迫、侵蚀及闭塞程度,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主要静脉窦均显示清晰,3D-CEMRV示3例脑膜瘤与静脉窦无明显关系,手术证实2例无关系,另1例静脉窦与脑膜瘤粘连;5例脑膜瘤不同程度压迫静脉窦,手术证实5例静脉窦均受压,并与肿瘤粘连,两者符合率为100%;3D-CEMRV示5例瘤体侵蚀静脉窦,部分窦腔未显影,与手术结果吻合。结论 3D-CEMRV能够评价脑膜瘤与静脉窦的关系,对静脉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rue FISP与MRCP序列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材料与方法:对30例经ERCP或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术前True FISP及MRCP序列扫描,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别作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e FISP像、MRCP像均可显示胆总管的扩张.True FISP像、MRCP像对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2.5%、93.3%;其中5例胆总管小结石及2例泥沙样结石True FISP未检出,4例胆总管末端结石MRCP未检出,结合两种序列对结石的检出率为97.8%.结论:True FISP序列对胆总管的管壁和管周组织显示较好,有利于末端胆总管结石的检出,MRCP有利于胆管系统的整体显示,对胆总管小结石及泥沙样结石显示较好,结合两种序列可对胆总管结石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DWI与FLAIR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FLAIR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其优劣。方法47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磁共振DWI及FLAIR检查,按照时间窗进行分组,对比分析DWI、FLAIR图像。结果在脑梗塞急性期发病6小时内,DWI、FLAIR发现病灶的敏感度分别为98%、75%;DWI诊断有明显的优势;6小时外,DWI、FLAIR发现病灶的敏感度分别为98%、85%,两者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磁共振弥散成像在全部急性期患者中均显示出梗死灶,而FLAIR只显示了20例患者,且发病时间均〉6h,其梗死面积显示:在24h内磁共振弥散成像大于FLAIR。结论在超急性脑梗塞的病人中,DWI较FLAIR能更早地发现脑缺血的改变,在急性期脑梗塞影像诊断中,DWI可作为除外新发脑梗塞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MSCTA、3D-CEMRA征象,提高对SSS的认识,评价2种方法的支架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为SSS的影像资料(23例CTA,15例MR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含2例动脉变异)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改变,1例为多发性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近侧段闭塞3例(处),重度狭窄18例(处),中度狭窄31处;23例CTA发现软斑块19处,混合斑块10处,钙化斑块1处,左侧斑块明显多于右侧,中度以上狭窄的斑块显示率为100%;3D-CEMRA采用自动减影未能明确斑块情况;2种方法均能准确测量狭窄长度、程度。结论:2种检查方法均很好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及弓上颈部血管的整体情况。MSCTA及三维重建图像可为SSS血管内治疗提供更多详细、客观的信息;确诊SSS且需要临床治疗的患者应首选MSCTA作为术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小肠克隆氏病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8例已知或怀疑小肠克隆氏病患者行常规CT平扫加动态增强检查,原始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后处理。仔细观察肠壁异常、黏膜及黏膜下溃疡、肠周围血管、瘘道、脓肿等。结果:28例病人诊断为小肠克隆氏病,共发现54段小肠病变。在活动性病变中,22例34段病变小肠肠壁增厚和强化,3例病变小肠明显强化而没有肠壁增厚,16例小肠与肠系膜边界模糊不清,肠系膜脂肪密度增厚,8例瘘管或瘘道形成,3例腹盆腔脓肿。在3例慢性感染性病变中,3例肠腔变形/狭窄,2例肠梗阻,1例穿孔,2例瘘管形成,1例合并硬化性胆管炎,1例合并肠淋巴瘤。结论: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克隆氏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