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4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87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43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683篇
预防医学   197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65篇
  2篇
中国医学   317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胸廓切开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下计划进行胸廓切开术的6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前锯肌阻滞组32例,胸段硬膜外阻滞组29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层肌间隙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而后在肌间隙泵注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 / h;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通过术前清醒状态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在导管内推注0.25%左布比卡因15 mL,随后泵注的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h。在术后24 h内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吗啡的剂量。 结果 前锯肌阻滞组术前与术后相比,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 = 0.147),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则显著下降(P = 0.002);两组的VAS评分以及消耗吗啡的总剂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相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是治疗急性胸廓切开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撞击伤后腹腔镜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建立肝撞击伤动物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CO2气腹压力的不同(5、10、15mmHg),将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Ⅰ~Ⅵ)。采用彩色微球法检测气腹前、气腹30分钟、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共4个时相点的胃血流量的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取胃黏膜作病理检查。结果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5mmHg,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的胃血流量较气腹前呈明显下降;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10mmHg、在气腹30分钟以及气腹2小时时胃血流量呈显著下降(P〈0.05),当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正常。当失血量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在10mmHg时,虽然气腹30分钟,胃血流量无显著下降(P〉0.05),但6ml/kg组胃血流量在气腹2小时时则显著下降(P〈0.05),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而当失血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达15mmHg时,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即显著下降(P〈0.05)。当失血量相同,在不同的CO2气腹压力下,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均无显著差别(P〉0.05)。本组胃组织病理学显示,胃缺血后胃黏膜间质呈现明显水肿,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肝撞击伤后,在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受失血量、气腹压力以及气腹持续时间3因素的影响较大。胃血流量减少均导致各组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面部创伤性文身34例分析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邢元龙顾晓林面部创伤性文身(traumatictatoos)是指外伤后细微的异物颗粒埋于真皮内所形成的永久性色素斑,它程度不同地影响患者的面容。1临床资料自1988年12月至1996年12月间,作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探讨新生儿出生信息的分布态势及规律。方法:对本院2006年1~6月间所有新生儿出生信息进行样本分析。结果:半年间分娩的新生儿共1075例,其中死亡19例,双胞胎15例,以10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产妇年龄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统计数据与传统意义上的正常胎龄和新生儿体重基本相符,胎龄、体重均值均有所提高。结论: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和新生儿的体质均有所改善,随胎龄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亦随之增加,并且,目前新生儿的整体统计体重要大于现有的临床指标,因此,应对现有的临床指标进行适当调整,重新确定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送线直针自发明以来,使小儿疝手术操作更加方便.笔者在数年的腹腔镜手术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了送线直针的其他用途,使手术节省了钛夹的用量、减少了戳孔的数量,并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1年7月-2002年5月期间共收治6例胸部心脏刀刺穿透伤病人,现将紧急手术修补术的麻醉处理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偏瘫是后天性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为了提高对本病病因的诊断水平,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本文就1984年4月至1988年4月我科收治的75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及病因:75例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及病因见表1,平均年龄7.2±6.7岁,8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1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窦晓林杜辉廷孙岚黄靖杨倩杨题柱(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贵阳550002)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症状群,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原因有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