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1953年4月至2000年6月共29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中术后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8%(65/298),手术死亡率为8.4%(25/298)。术后最主要并发症为胰漏和出血,发生率均为5.7%(17/298),两者所致死亡占手术死亡总数的60%。胰管外引流可使胰漏发生率降至1.7%(2/12)。39例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者无胰漏发生。因并发症而再手术者27例,再手术率为9.1%,再手术后死亡7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目前仍然较高,胰管外引流术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有助于降低胰漏发生率,对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及时采用外科治疗,有助于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解离素28(ADAM28)反义核酸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牙胚发育的影响。方法建立Balb/c小鼠牙胚体外培养模型,利用ADAM28 AS-ODN抑制小鼠牙胚中ADAM28 mRNA的翻译,采用组织学和Western blot检测该抑制反应对牙胚发育的影响。结果AS-ODN组部分成牙本质细胞出现坏死崩解、排列紊乱,髓腔内胶原纤维分泌较少,牙胚组织中ADAM28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ADAM28反义核酸可显著抑制发育牙胚的间充质细胞的增殖、成熟与分化,有效封闭牙胚组织中ADAM28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现代高技术战争被称为“读秒的战争”,战争发生突然,节奏明显加快,进程短促,并且是全天侯,全时辰,高速度连续作战。随着战争手段、方式、模式和特点的根本变化,对指战员的身体素质和保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收入和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定期健康查体.注重预防保健,无疑也成为人类寻求延年益寿的主要选择。对自身健康和适应环境的日渐关注,继而对工作、事业的不断追求,亦已成为现代军人在军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紧张的训练之余考虑越来越多的问题。为探讨军队干部在健康查体、自我保健方面的需求和现状,进而摸索对军队人员进行健康指导的侧重点。我们在先行对250名门诊健康查体的地方干部进行针对自我保健等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的基础上,又对某部69名干部进行了同一问卷的调查。调查问卷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在选择的项目上打“√”即填并即时收回。旨在通过探讨不同类型人群健康查体的影响因素并找出相应解决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有一系列研究显示肝缺血前预用甲基强的松龙 (Methyprednisolone,MP)可保护实验动物的肝功能 ,提高其生存率。临床上 ,有报道预用MP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功能损害 ,并提示肝大手术时预用MP可能是提高肝脏缺血耐受性的一项有效治疗措施。本文对这些研究结果及激素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能分解色氨酸的细胞内血红素单体蛋白,实验证明通过色氨酸的剥夺和分解产物聚集可以抑制T细胞成熟并促其凋亡.随着对IDO免疫调节机制研究的不断累积,其在器官移植和肿瘤治疗等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令人期待.本文就IDO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在移植耐受和肿瘤逃逸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44岁。因上腹部隐痛 3个月 ,于 1 998年 2月 2 4日入院。体检无异常发现。B超示 :胰头偏大 ,内见 2 .3cm× 3.2 cm低回声占位 ,胆总管上段扩张 ,胆囊偏大 ,囊壁毛糙。CT示 :胰头部增大 ,胆总管扩张 ,末端变细消失 ;胆囊壁较厚。测血清CEA、CA- 1 9- 9及 AFP均正常范围内。拟诊胰头癌 ,经准备后于 3月 1 6日全麻下剖腹手术。探查见胆囊颈部增厚 ,可及直径 2 cm质硬肿块 ,肝方叶有两个直径约 1 .5cm硬结节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 ,胆总管粗约 2 cm,胰头可及 3cm× 2cm× 2 cm肿块。术中取肝结节行冷冻切片 ,报告…  相似文献   
7.
徐军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70+174-170,174
目的提高对睾丸微石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报告2例睾丸微石症高频超声表现,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2例患者分因腹股沟包块及阴囊肿来我科超声检查时发现睾丸内有多个点状强回声,如针尖样,大小约2mm左右,后方无声影且相互独立分布,同时发现睾丸鞘膜积液。超声诊断:睾丸微石症,睾丸鞘膜腔积液。结论高频超声对睾丸微石症有明确诊断价值,定期超声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终末期肝病成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2例,肝移植术后第1天起给予UDCA 10~15 mg·kg-1·d-1,维持治疗3个月,为UDCA组;另一组38例肝移植患者不使用UDCA,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术后3周内的肝生化指标、"严重IRI致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R)及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内血管及胆管并发症、患者死亡率、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病复发情况.结果 UDCA组供肝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分别为(3.33±0.92)min和(10.3±1.9)h,对照组分别为(3.68±1.16)min和(9.8±2.4)h,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DCA组术后第7、14及21天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7天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它时段AST、γ-GT及各时段胆红素总量、直接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DCA组"严重IRI致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为9.5%(4/42),对照组为26.3%(10/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周内ACR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胆管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死亡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DCA可有效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严重IRI致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但在冷缺血时间<12 h的情况下,未能显示出保护胆管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肝癌肝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是第5位常见肿瘤,由于肝炎病毒的广泛传播,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已出现多种治疗方法.但肝癌患者的总体预后仍十分悲观。迄今,手术切除仍是有可能使肝癌患者获得长期无瘤生存的惟一希望,但大多数肝癌患者同时伴有肝硬变,故使手术切除受到限制。肝移植是一种更彻底的手术切除方法,能同时去除癌肿和硬变的肝脏,故是目前最激进、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0.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表达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4组:A组:同基因移植组(Wistar-Wistar,n=32);B组:异基因移植组(SD-Wistar,n=32);C组:异基因移植+长期环孢素A组(CsA,n=32);D组:异基因移植+短期CsA组(用药剂量同C组,第3天起停药,n=32).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 分别检测术后第0、1、2、3、4、5、7、9天外周血IDO mRNA值,同时检测各时间点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取肝脏病理切片.结果 A组外周血IDO mRNA呈持续低水平,AST、T-BIL、ALP逐渐降至正常,病理无排斥反应.C组检测结果 与A组相似.B组IDO mRNA显著上升为术后第2天(P<0.05),AST、T-BIL、ALP值显著上升为术后4d(P<0.01),病理切片判断轻度排斥为术后5d(χ2=4.8,P<0.05).D组IDO mRNA显著上升为术后第4天(P<0.05),AST、T-BIL、ALP值显著上升为术后5d(P<0.01),病理切片判断轻度排斥为术后7d(χ2=4.8,P<0.05).结论 外周血IDO mRNA检测可较病理检查更早诊断大鼠肝移植AR的发生,且方法 简单、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indoleamine 2, 3-dioxygenase (IDO) gene expression in acute liver rejection in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 Methods The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A, isograft transplantation group (Wistar to Wistar); group B,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SD to Wistar); group C,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and cyclosporine; Group D,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and cyclosporine (the drug was withdrawn on the 3rd day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samples (peripheral blood and liver tissue) were obtained on the operation day, 1st, 2nd, 3rd, 4th, 5th, 7th and 9th day post-operation. 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athological study and serum test were performed on each sample. Results In groups A and C, the IDO mRNA was expressed at a low level,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total bilirubin (T-BIL)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were decreased to the normal level, and the pathological test found no acute rejection (AR). In group B, the IDO mRNA w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on the day 2 (P<0.05), AST, T-BIL and ALP rose dramatically on the day 4 (P<0.05), and mild AR was detected on the day 5 (χ2=4.8,P<0.05). In group D, the IDO mRNA w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on the day 4 (P<0.05), AST, T-BIL and ALP rose dramatically on the day 5 (P<0.01), and mild AR was detected on the day 7 (χ2=4.8,P<0.05). Conclusion Comparing with pathological study, detecting IDO mRNA of peripheral blood can diagnose AR of rat at earlier stage and the technique is safe and si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