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女 ,2 4岁。入院 1周前出现便秘、肛门无排气 ,3d前出现腹胀、阵发性脐周绞痛。体查 :腹软 ,右上腹膨隆 ,叩诊呈鼓音 ,右下腹闻及振水声 ,肠鸣音消失。实验室检查 :血WBC 13.2× 10 9/L ,生化电解质正常。予蕃泻叶、开塞露 ,仍不解便 ,症状无缓解。后经询问患者自幼就有间歇性腹胀腹痛病史 ,但慢性便秘史不详。平片见腹部一巨大充气扩张的马蹄形肠袢 ,内有宽液平 ,肠袢内有一大粪块影 ,临床拟诊假性肠梗阻。行肠镜减压 ,插镜顺利 ,肠腔内见大量粪水 ,肠管高度扩张 ,吸气后肠腔不能完全复原 ,停吸后肠腔再度扩张 ,疑为巨结肠。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1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肺亚段与cTA上所示肺动脉栓塞进行记录,对比分析肺灌注与肺动脉栓塞之间的关系。结果CTA共检出21个肺叶、47个肺段、37个亚段内有血栓存在。DEPI检出肺叶灌注稀疏或缺失20个,符合率为95.2%;肺段灌注稀疏或缺失42个,符合率为89.4%:亚段灌注稀疏或缺失33个,符合率89.2%。当肺段、亚段动脉栓塞完全栓塞时,相应DEPI的灌注缺失主要是以肺段或亚段分布:当肺动脉部分栓塞时,DEPI以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失;7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失,而CTPA未见到血栓。结论DEPI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与CTPA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骶椎结核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2 7岁 ,右腰骶部疼痛 1年 ,右骶髂关节压痛 ,右“4”字征阳性 ,疑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片和骨盆片诊断均为正常。 2月后 ,做骶髂关节CT ,显示无特殊。又过 1月 ,右臀见破溃脓包 ,窦道形成。复习平片及CT ,平片示骶椎骨质破坏显示不确切 ,CT扫描位置偏高。再次CT ,平扫见右骶椎右下部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 ,骶前软组织肿胀 ,右臀局部软组织密度减低 ,增强扫描见骶前间隙及右臀皮下筋膜间脓肿形成 ,脓肿壁有不规则肉芽组织及肌筋膜强化影 ,诊断为结核。胸片无异常。脓液结核杆菌培养呈阳性。 5月后右肩亦形成窦道…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外伤CT与MRI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性脑外伤CT与MRI检查各自的优势,探讨弥散成像(DWI)对急性脑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用自身对比的方法进行CT与MRI检查;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结果54例中,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急性期脑出血及骨折的显示,CT较MRI好,但CT漏诊脑挫裂伤5例、轴突剪切伤5例、急性脑白质水肿2例、硬膜下血肿1例。DWI对轴突剪切伤及急性脑白质水肿优于CT及常规MRI。结论对诊断急性外伤性脑出血及颅骨骨折CT优于MRI,其他方面MRI更优于CT。DWI应作为急性脑外伤的常规扫描方法。CT与MRI2种检查方法对诊断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上消化道出血是其常见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目前公认: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根除Hp能有效阻止再出血的发生。在众多检测Hp的方法中,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尿素酶试验(CLOtest)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疑是最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对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在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6.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快速自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与吸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快速自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 (acutesubduralhematoma ,ASDH)的CT特征 ,并对其溶解吸收机理及与CT表现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 15例急性期内完全或大部分溶解吸收的ASDH病例 ,男 8例 ,女 7例 ,均为外伤所致。全部用TOSHIBAXvision 32 0 0常规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 10mm ,对血肿层厚小于两个层面的采用 3mm薄层扫描。结果 :15个ASDH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完全溶解吸收 ,出血量均 <15ml,12个与颅内板局部或全部有低密度间隙。结论 :ASDH的快速自溶吸收与脑脊液 (CSF)的灌注对血肿的稀释和回流吸收 ,以及肿胀实质对硬膜下腔的挤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CT血管造影(CTA)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7月间在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接受腹腔动脉双源CTA检查的25例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TA检查发现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均为男性,年龄(45.3±6.7)岁.2例有高血压病史。4例患者CTA检查均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管径增粗,2例呵见内膜瓣和真假腔.1例溃疡状破口,1例壁间血肿,近段破口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CTA分型:Ia型2例,Ⅱb型1例。Ⅲ型1例。2例出院时进行了DSCTA复查,出现了进行性变化。结论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特征.并能为疾病分型和随访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降低照射剂量在头颅多排CT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降低照射剂量前后头颅多排CT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头颅CT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头颅CT受检者随机分组,用原设置的标准条件和不同的低剂量条件分别扫描,采用不同重建卷积函数成像,对图像质量行等级盲法评价。结果:半剂量条件下采用适当的重建卷积函数,其图像质量与标准条件下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利用现有设备,适当降低头颅CT的照射剂量,同时确保成像质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降低照射剂量前后头颅多排CT的成像质量,探讨适于少年儿童头颅CT检查的低剂量条件及其可行性。方法66例受检者随机分为3组,用原机标准条件或两种不同的低剂量条件分别扫描,以不同卷积函数重建成像,对头颅CT图像质量行盲法等级评价。结果1/2、1/3剂量条件下,调低重建卷积函数值成像,其图像质量与标准条件下并无统计学差异。讨论儿童头颅CT检查中,利用现有设备,选择合适的低照射条件,同时确保成像质量,是恰当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