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 42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42例患者 ,住院病例 3 6人 ,门诊病例6人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1 8-70岁 ,平均年龄 48岁 ,病程 1 0 -60天。全部病例均经系统检查 ,排除肺结核及肺部肿瘤等其他疾病 ,且均经内科综合抗炎治疗 ,疗效不佳。其中细菌性肺炎 8例 ,感染并肺不张 1 2例 ,肺脓肿 1 5例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7例。1 .2 治疗方法采用olympusp -3 0型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检查前禁食一餐 ,先给予肌注阿托品 0 .5mg、安定 5~ 1 0mg,用 2 %利多卡…  相似文献   
2.
内科胸腔镜检术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镜检查术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85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镜检术,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镜下表现可以分为5种,分别是乳白色、鲜红色弥漫性粟粒样结节38例(44.7%),单发或多发菜花样、乳突状结节34例(40%),胸膜充血、水肿6例(7.1%),胸膜增厚及纤维分隔或粘连带形成4例(4.7%),无明显异常3例(3.5%)。胸腔镜检术确诊率91.7%。确诊病例中恶性肿瘤32例(37.6%),其中肺癌转移24例(腺癌20例,鳞癌3例,小细胞肺癌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2例,胃癌胸膜转移3例,肝癌2例,淋巴瘤1例。良性疾病共50例(58.8%),其中结核性胸膜炎46例(54.1%),慢性炎症4例(4.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检查术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常见病,我科采用在胸腔镜直视下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6例)给予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16例)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模式先后A/C,SIMV PSV PEEP或PSV PEEP。结果:实验组16例患者中,15例治愈,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8.6d。对照组中16例,15例治愈,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2.5d。治愈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经鼻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是有效的,且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科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胸腔镜组)及对照组(尿激酶组),每组各63例,胸腔镜组采用胸腔镜介入下治疗,对照组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比较两组胸腔积液胸腔粘连、引流量及胸膜厚度,治疗后肺功能以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发生率7.9%,而对照组为34.9%(P0.05);胸腔镜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2500±450)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1500±320)ml(P0.01);治疗组胸膜厚度为(1.15±0.32)mm,显著低于对照组(1.97±0.45)mm(P0.01);肺功能治疗组FEV1(%)为89.8±1.8,对照组82.2±2.2;治疗组FVC(%)96.1±2.3,对照组88.3±2.5(P0.01);住院天数治疗组8.0±3,对照组7.5±2(P0.05);住院费用治疗组2700±500,对照组2500±450。结论内科胸腔镜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而住院天数费用较传统方法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电视胸腔镜直视下肺大疱内经皮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36例明确有肺大疱的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在局麻下施行胸腔镜手术,在电视胸腔镜直视下,先确定肺大疱的位置,再将注射器经皮穿刺入胸腔并送入肺大疱内,直接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1~5ml.同时观察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等变化情况,并随访1~2年.结果 36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均无呼吸困难、休克及心律失常等情况,5例胸痛,1例发热,3例皮下气肿.术后负压闭式胸腔引流时间平均为3天,住院时间7天;随访观察1~2年,无复发,无死亡.结论 在内科电视胸腔镜直视下肺大疱内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采用局麻、一个切口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患使用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的现状,指导支气管哮喘患正确使用该气雾剂,提高依从性。方法首先采用问卷的方法对128名支气管哮喘患进行调查.然后对每位患使用普米克气雾剂的吸人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大部分患依从性差,使用方法不正确,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的信心。结论需采取各种方法教育患,使其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及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和现状。演示正确使用普米克气雾剂的方法。提高患使用普米克气雾剂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自愿用加味定喘汤治疗的轻度或中度持续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每位患者予以加味定喘汤5mL/kg(浓度相当于1g生药/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前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高峰呼气流速(PEF),并用乙酰胆碱(Mch)累计量0.033μmol/L(m1)和1.98μmol/L(m2)作激发试验,治疗后再测定这三项指标。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嗜酸性粒细胞数、白介素-6(IL-6)及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结果32例患者经加味定喘汤治疗后,FVC、FEV1及PEF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嗜酸性粒细胞数及IL-6明显降低(P<0.01),IFN-γ明显升高(P<0.01)。结论加味定喘汤能降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调节炎症免疫反应,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内科胸腔镜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7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尿激酶组,每组各38例,胸腔镜组采用胸腔镜介入下治疗,尿激酶组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膜厚度、治疗后肺功能以及住院费用.结果 胸腔镜组胸水纤维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发生率7.9%,而尿激酶组为26.3%(P<0.05);胸腔镜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2500±450)ml,显著多于尿激酶组的(1.500±320)ml;胸腔镜组胸膜厚度为(1.15±0.32)mm,显著低于尿激酶组(1.97±0.45)mm;肺功能胸腔镜组FEV1(%)为89.8%±1.8%,尿激酶组82.2%±2.2%;胸腔镜组FVC(%)96.1%±2.3%,尿激酶组88.3%±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住院费用胸腔镜组2700元±500元,尿激酶组2500元±450元,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内科胸腔镜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可以显著减少胸腔分隔,粘连,多房形成,减轻胸膜肥厚,以及改善肺功能,而住院费用较传统方法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与顺铂静脉化疗同时联合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胸腔镜确诊MPM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使用培美曲塞500mg/m2,d1;顺铂75mg/m2,d1-3;每21天重复。同时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尽胸腔积液,苦参注射液40ml胸腔注入,每隔4天重复注射。结果:18例患者中,CR 4例,PR 8例,SD 4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66.67%,疾病控制率为88.89%,肿瘤进展时间为7.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43.85%。16例(88.89%)胸腔积液得到控制。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热、胸痛及皮疹等,对症支持处理后均可恢复。结论:培美曲塞与顺铂静脉化疗同时苦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MPM合并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