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腔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鼻腔HRCT检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R-7000螺旋CT扫描仪对106例鼻疾病患者行冠状位及横断位HRCT扫描,层厚3mm,层间距5mm.其中12例层厚3mm,层间距3mm.结果:本组病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占92%,扫描显示鼻中隔偏曲占81.6%,中鼻甲气化占52.0%,中鼻甲反向弯曲占22.4%,Haller气房占44.8%,筛泡过度气化占50.0%,钩突偏曲占21.4%.扫描层间距为5mm,窦口鼻道复合体显示率为49.6%.层间距3mm为100%.结论:窦口道复合体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相关,鼻窦HRCT冠状位扫描是显示该区域最佳影像学技术,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2岁。头痛加重1月余,伴左侧上下肢活动无力,右眼突、复视及视力下降。经他院CT按脑血管病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经CT检查见额窦骨瘤,专科检查示右眉弓部骨性隆起,触之坚硬,右下鼻甲肿大,鼻腔粘膜轻度充血,鼻窦CT示双侧额窦内有形态不规则致密影,最大截面积约3cm×5cm,病变向后上方扩展,右额叶脑组织受压向后移位,右额叶顶部有最大截面积6cm×5cm低密度气体影。诊断为额筛窦骨瘤并颅内积气,于1999年2月在全麻下行前颅顶冠状切口,额窦、前组筛窦、前颅底骨瘤切除加额骨前颅底骨水泥修补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全喉切除病人的食道音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道发音为喉全切除术后病人语音重建的有效方式,现将我科1975—1999年24年间所收治的全喉切除术后病人的训练食道发音的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全喉切除术后患者872例,其中女14例。37—68岁,平均54.1岁。其中1例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喉、咽、食道切除,结肠代食道病人;2例为喉咽癌切除,喉气管瓣代食道病人;余均为喉癌全喉切除术后病人。手术后时间25 d至5年。1.2方法(1)发音训练:负责训练医师做示范,教病人食道发音要领:抬头,挺胸,屏气,颈部放松,同时做吸气动作,感觉气体…  相似文献   
4.
对于鼻窦囊肿的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为鼻外进路额筛及蝶窦开放术及上颌窦根治术等[1~3],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2].我们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4年~2001年收治的115例鼻窦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鼻窦囊肿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1岁7个月.因左鼻部外伤后鼻塞、流涕3个月,左面部肿胀伴溢泪15d入院.患儿发病以来无发热,体重无减轻.初始以"感冒、急性鼻炎、鼻窦炎"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欠佳,后行CT检查示双侧上颌窦、筛窦炎;鼻腔占位性病变.查体示一般状况可,心肺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张口呼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6例患者行鼻翼肿瘤切除鼻唇沟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术.结果患者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坏死,鼻翼外形满意,鼻前孔无狭窄,瘢痕不明显.随访3月~5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1992年1月-2003年6月,我科对28例鼻翼缺损患者分别采用游离全层皮片、局部组织瓣(鼻唇沟一颊部皮瓣)、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片、鼻唇沟岛状皮瓣、额部皮瓣和前臂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窦内窥镜手术广泛用于治疗鼻疾病,由于鼻窦毗邻关系复杂,鼻窦镜手术的并发症并不亚于传统术式 [1].特别是复发性鼻息肉合并鼻窦炎病例的2次手术,通常的解剖标志会因前期手术、瘢痕及病变而改变,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1999年2月至2004年2月我们为972例行鼻内窥镜手术,56例发生并发症,为探讨并发症的发生机理,现将5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1岁7个月。因左鼻部外伤后鼻塞、流涕3个月,左面部肿胀伴溢泪15d入院。患儿发病以来无发热,体重无减轻。初始以“感冒、急性鼻炎、鼻窦炎”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欠佳,后行CT检查示双侧上颌窦、筛窦炎;鼻腔占位性病变。查体示一般状况可,心肺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张口呼吸。左侧面部稍肿胀,皮肤轻度充血,左侧眼球稍突出,溢泪。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头痛加重1月余,伴左侧上下肢活动无力,右眼突、复视及视力下降.经他院CT按脑血管病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经CT检查见额窦骨瘤,专科检查示右眉弓部骨性隆起,触之坚硬,右下鼻甲肿大,鼻腔粘膜轻度充血,鼻窦CT示双侧额窦内有形态不规则致密影,最大截面积约3cm×5cm,病变向后上方扩展,右额叶脑组织受压向后移位,右额叶顶部有最大截面积6cm×5cm低密度气体影.诊断为额筛窦骨瘤并颅内积气,于1999年2月在全麻下行前颅顶冠状切口,额窦、前组筛窦、前颅底骨瘤切除加额骨前颅底骨水泥修补成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