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5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467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37篇
妇产科学   117篇
基础医学   635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2870篇
内科学   1064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234篇
特种医学   4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584篇
综合类   3970篇
预防医学   1853篇
眼科学   174篇
药学   1617篇
  25篇
中国医学   1446篇
肿瘤学   351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735篇
  2013年   807篇
  2012年   1044篇
  2011年   1032篇
  2010年   1072篇
  2009年   932篇
  2008年   846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668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682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和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型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渭南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炎症(CI)患者8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患者55例,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64例;比较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HPV16感染率、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并分析叶酸缺乏和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相互作用。结果 CINⅠ、CINⅡ/Ⅲ及SCC组HPV16感染阳性率均高于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感染率随宫颈癌变进展而升高;红细胞叶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红细胞叶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呈正相关。在CIN各组和SCC组中,红细胞叶酸缺乏与HPV16感染均存在正相加作用;在CINⅡ/Ⅲ及SCC组中,血清叶酸缺乏与HPV16感染均存在正相加作用。结论叶酸缺乏可能会导致宫颈癌变风险的增加,且可能与HPV16感染存在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医院制剂通鼻消涕颗粒对慢性鼻窦炎鼻黏膜功能是否有调控作用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采用单盲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通鼻消涕颗粒组)和对照组(克拉霉素片组)。分别给予口服通鼻消涕颗粒和克拉霉素片治疗4周,并对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患者进行糖精试验、鼻部症状VAS评分与鼻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并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服药前、服药后的评分变化。结果 VAS评分提示:治疗组中,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的各个阶段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Lund Kennedy评分提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4周后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则在治疗后各个阶段无明显变化(P>0.05)。糖精试验提示2组在治疗后2周患者糖精清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患者糖精清除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鼻消涕颗粒对慢性鼻窦炎的鼻黏膜形态与传输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以促进鼻黏膜纤毛功能的恢复,并优于克拉霉素片组,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孩子们在亲自然活动中的兴奋、愉悦、自由、放松、专注的状态体现出的就是幼儿与大自然情感的联结。亲自然情感的培养是幼儿亲自然活动的核心和首要目标。那么,什么是幼儿亲自然情感?我们界定为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愿意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热爱自然,在自然中感觉放松、自由、安全、愉悦;二是幼儿的自然天性得以理解、尊重、释放,自然灵性得以舒展。  相似文献   
4.
5.
1例射频消融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抢救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1例射频消融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抢救配合及护理体会,认为肺栓塞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行心肺复苏,以确保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尽早溶栓,改善临床症状。积极的抢救、熟练的配合、良好的护理是此患者康复的关键,同时术后早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合理饮食、适当活动及休息对预防肺栓塞的发生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3岁。因“间断干咳、发热,伴胸闷、气短4年余,四肢肌无力2个月”于2004-07-14住院。患者于2000年初无诱因出现干咳,咯少量白色痰,体温38~39℃,多次血常规、胸部X线片、结核抗体、结核纯化蛋白试验检查正常,血沉43~120mm/h,痰多次查癌细胞和抗酸杆菌阴性,查到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油酸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beagle犬血浆及肺泡灌洗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改变。方法12只英国纯种beagle犬,静脉注射油酸0.15mL/kg,在注射油酸前、后1h,出现ARDS的典型表现时,抽血测VEGF、sICAM-1、IL-8、TNF—α,并对此时相作肺泡灌洗液VEGF、sICAM—1、IL-8、TNF-α的测定。结果beagle犬静脉注射油酸后1h血浆TNF—α升高(P〈0.05),血浆反肺泡灌洗液IL8、sICAM-1和VEGF在1h较油酸前没有明显变化(P〉0.05),beagle犬油酸型ARDS模型建立后血浆及肺泡灌洗液VECF、sICAM-1、IL-8、TNF—α均显著高于建模前(P〈0.05)。结论VEGF、sICAM-1、IL-8、TNF~α在beagle犬油酸型ARD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均起重要作用,其水平的高低可能与ARDS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水平和护理技术的提高,各种新型的医疗仪器及手术方法广泛合理的应用于临床,使一些患有较复杂疾病的患儿,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改善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如何将手术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我院自2003-2004年行儿科手术398例,通过巡回儿科手术,下面总结几点经验体会:(1)术前准备:通过术前访视对患儿进行正确的评估,了解各项检查结果,对患儿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些特殊病例,术前必须与主管医师沟通,了解手术步骤及特殊用物,做到准备充分。手术间温度应调高,并备好保暖用物。术中随时有可能出现危急情况,因此,应备好急救用品;(2)术中配合:按手术需要摆放妥善舒适的体位.根据年龄选择适宜的负极板贴于肌肉丰厚处。用布制的约束带约束四肢,注意松肾适度。术中加强巡视,及时供给台上所需物品。随时注意静脉输液滴速,严格控制输入量。术后,用无菌敷料粘贴保护切口。如患儿病情平稳则协助麻醉师拔除气管插管,与此同时,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3)体会:作为一名专科护士,不应被动地处于执行医嘱的地位.应积极的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指征的观察,及时发现患儿细微的变化。在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的同时,对医生的各项棵作应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控制手术间的参观人数,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目前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况课堂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定的时间流程与空间形态之中。时间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安排序列上,空间形态的构建主要表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而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内容、贯穿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时空载体和必要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经归纳、整理可分为十种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技能掌握式、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模式、小群体学习式、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模式、情景和模仿式、发现式、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模式…  相似文献   
10.
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传统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切除范围广,创面大,在组织修复过程中渗出较多。若引流不畅,将出现皮下积血积液,使皮瓣漂浮出现坏死。皮下置管引流是防治皮下积液的传统方法[1]。我院自2001年在进行乳腺癌手术后使用一种本科室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