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心房纤维性颤动 (PAF)的治疗药物较多 ,如异博定、心律平等。但如何维持治疗效果、预防其复发 ,是临床棘手的问题。为了观察胺碘酮在预防PAF复发方面的作用 ,我们对 1 2 2例PAF病人进行了随访观察。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  1 2 2例病人均经临床及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房颤。其中男 87例 ,女 3 5例。年龄 64~ 72 (平均68 2 )岁。同时伴有冠心病者 2 8例 ,高心病者 1 5例。上述病人均处于心功能代偿期。超声心动图显示无明显心房增大及其他并发症。所有房颤病例均有反复发作史。病史 0 5~ 5年。 1月内发作 4~ 5次者 43…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45岁以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C-反应蛋白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C-反应蛋白对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10年6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的45岁以下女性患者31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检测C-反应蛋白、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尿酸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关联性.结果 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较同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心源性休克、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病变为主,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相关的急性心肌梗死病变约32.3%.完全血运重建率及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所占比例也较少,与男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出院30天死亡率(OR=1.23,95%CI为0.81-1.89)差异无显著性,但青年女性院内死亡率(OR=1.15,95%CI为1.04-1.37)高,男性患者1年死亡率更高(OR=1.21,95%CI为1.07-1.47).接受介入治疗年青女性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OR=0.96,95%CI为0.74-1.26)及出院30天死亡率(OR=1.07,95%CI为0.90-1.29)差异无显著性,但1年死亡率更高(OR=1.13,95%CI为1.01-1.29).结论 45岁以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史、心源性休克、多支血管病和C-反应蛋白的比例较高,但完全血运重建率低,PCI术后1年死亡率高.因而有必要对年青女性人群最佳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策略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替米沙坦降压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前瞻性评估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13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服用替米沙坦 4 0~ 80mg或福辛普利 10~ 2 0mg共 2 6周 ,服药前、后行动态血压监测 (ABPM ) ,观察 2 4hSBP和DBP、谷峰比值、给药末 6h血压变化、降压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替米沙坦和福辛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2 6周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75 %和 72 % (P >0 0 5 ) ,替米沙坦谷峰比值较福辛普利高 (SBP :72 %vs 6 2 % ,P <0 0 5 ;DBP :75 %vs 6 3%P <0 0 5 ) ,且较福辛普利具有更强的降低清晨 2 :0 0 - 8:0 0血压的作用 (P <0 0 5 )。替米沙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耐受性好 ,可持续 2 4h理想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4.
以支气管哮喘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支气管哮喘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心肌梗塞后综合征宋桂华,赵成英,张惠英张新娅(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内科)(沈阳铁路局沈阳医院内科)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肌梗塞后综合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二周至数月内出现原因不明的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等症状,称...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评估替米沙坦在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的保护作用。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60例服用替米沙坦40~80mg/d,共26周,服药前后行超声心动图,观察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A/E比值的变化;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的改变;同时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含量。结果:替米沙坦能有效降低血压,降压有效率为72%,治疗后LVMI降低(146±12vs123±10)(P<0.01),A/E值改善(P<0.05),血、尿β2MG水平降低。结论:替米沙坦在降低血压同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u波倒置的时相差异对病因诊断的价值探讨宋桂华,赵成英,米淑华,张新娅,宿春生,赵萍(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沈阳铁路医院内科)关键词心电图,u波,高血压,冠心病近年来对u波倒置的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和高血压均可诱致u波倒置 ̄[1,2],但这两种情况所...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45岁以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C反应蛋白(CRP)与女性AMI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MI危险因素及CRP对青年女性AMI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0年6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MI的45岁以下女性患者31例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检测CRP、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尿酸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青年女性AMI的关联性。结果青年女性AMI较同龄男性,AMI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心源性休克、CRP水平显著升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VD)病变为主,LAD相关的AMI病变约32.3%左右。完全血运重建率及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所占比例也较少,与男性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45岁以下女性AMI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AMI家族史、心源性休克、MVD、CRP的比例较高,但完全血运重建率低,PCI治疗后1年死亡率高。因而有必要对年青女性人群最佳的AMI治疗策略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住院病例4801例,其中确诊冠心病患者3591例(74.8%),男性2189例,女性140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冠状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