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应用"起搏患者在线"微信公众号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的可行性。方法:2020年1月30日至2020年3月29日应用"起搏患者在线"微信公众号对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行CIED治疗的部分患者进行线上随访管理,完善"起搏患者在线"应用...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近1周,咽痛,服用罗红霉素胶囊(赛乐林,150 mg/粒,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公司,批号20203201)150 mg/次,po,bid。因右腋窝及背部疱疹形成,当日20∶30使用阿昔洛韦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便携式超声联合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血管损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制造不同部位血管损伤动物模型,应用便携式超声和血管造影在损伤后不同时间分析血管损伤的影像特点,比较其诊断效果.结果 10只实验猪共10处血管损伤,超声和血管造影于模型建立即刻、10 min、30 min分别诊断出2、5、7处血肿和10、8、6处造影剂外渗,伤后不同时间超声和造影影像具有不同的特点.结论 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便携式超声联合血管造影快速诊断血管损伤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6岁,因"发作性心悸1年"于2010年6月25日入我院.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反复牙龈出血病史.查体:体重71 kg,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kPa).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血常规、生化及凝血指标正常,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B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于2010年6月28 日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术前给予普通肝素2000 U静脉注入,术中每小时补充肝素1000 U.常规穿刺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分别置入10极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和4极希氏束电极导管.电生理检查提示右后游离壁、左后间隔房室旁路(AP).穿刺股动脉(穿刺较为困难,多次穿刺,部分穿刺点可能较高)置入7F动脉鞘,逆行主动脉途径消融无效,后经股静脉途径于心中静脉处标测和消融左后间隔AP成功;并于三尖瓣环7:30处消融右后游离壁AP成功.手术时间约3h,患者术中略烦躁、出汗,但血压、指脉血氧等正常,于15:30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5.
6.
7.
8.
室壁瘤又称室壁膨胀瘤,是心肌梗死(MI)的严重后果,造成机械、血栓栓塞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1]。室壁瘤是MI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中为10%~38%,绝大多数发生在心肌梗死后或陈旧期。本文通过对4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无菌操作流程能否降低CIED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自1998年1月至2015年9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 501例植入CIED的患者,将2011年8月前收治的植入CIED患者1 926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8月后收治的1 575例采用强化CIED植入无菌操作流程手术的患者作为强化组,统计CIED深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强化组CIED深部感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CIED植入无菌操作流程能够降低CIED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存在右心房漂浮感知双极线圈的右心室除颤电极导线(A+ICD电极)在单腔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28例植入配备A+ICD电极(Linox Smart SDX65)的A+ICD心律转复除颤器(Lumax 540 VR-T DX)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家庭监护(HM)长期观察右心房感知、右心室导线阈值、阻抗及感知参数;术后3个月诊室随访,观察卧位、坐位、立位时心房感知的变化,以及心房腔内图在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中的作用。结果本组2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704.57±308.73)d。出院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右心房感知振幅、右心室导线感知、阈值、阻抗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卧位、坐位及立位的右心房感知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房腔内心电图早期发现房性心律失常并跟踪房性心律失常的管理,协助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优化房室顺序起搏。结论 A+ICD电极导线长期心房及心室参数稳定,通过A+ICD电极导线可获取稳定的心房感知、参与房室顺序起搏及房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