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IL-12、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甲强龙,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IL-12和IL-13的水平。另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痊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实验对照组(X^2=5.333、5.058,P〈0.05)。两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后的IL-12、IL-1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4.984,P〈0.01);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t=-10.974、-6.453,P〈0.02)、IL-13水平均明显下降(t=25.114、17.554,P〈0.01),但两组婴幼儿IL-12、IL—13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0、14.490,P〈0.01)。结论静脉注射甲强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存在IL—13的高水平状态,甲强龙可以显著下调IL-13水平、上调IL—12水平。毛细支气管炎的IL-12、IL-13的不平衡状态可能在向哮喘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判断患儿的病情及评估预后,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进行了检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AOPP患儿,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5~12岁,平均  相似文献   
3.
s-NSE对早期判断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NSE)能否作为早期判断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病儿63例,以24例同期出生的生理性黄疸不明显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s—NSE水平。结果不同高胆红素水平的各组s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13,P〈0.01),足月儿s—NSE水平与TSB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762,P〈0.01);早产儿组s—NSE水平显著高于同等高胆红素水平的足月儿组(F=56.287,q=2.84,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病儿sNSE水平显著升高,升高程度与TSB水平和早产因素相关。s—NSE较TSB更有可能成为敏感的判断ABE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NSE)水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相关性,探讨s—NSE在急性胆红素脑病(ABE)发生、发展中的价值。方法对6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高胆期及黄疸消退后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s—NSE及行NBNA,生后1、3、6个月追踪随访,并与24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结果高胆期:s-NSE水平随血清总胆红素(TSB)升高而升高,各组s—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287,P〈0.01);高胆组NBNA评分明显下降,NBNA评分随TSB升高而降低,各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47,P〈0.01);s—NSE水平与NBNA评分间呈显著负相关(r=-0.609,P〈0.01)。高胆消退后,s—NSE水平均有明显下降,NBNA评分同步上升。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s—NSE浓度显著升高,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可以作为临床早期监测新生儿是否进入ABE的危险期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和高胆组122例。正常对照组选择入院时进行心肌酶测定,高胆组分别于高胆治疗前后进行心肌酶测定。所有病例入院初均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高胆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清胆红素的降低,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能引起新生儿心肌损伤,但这种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可逆性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心肌酶谱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MPP患儿在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sICAM-1及心肌酶谱的水平,同时与60例健康体检儿的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MPP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MPP患儿恢复期血清sICAM-1、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60例MPP患儿急性期出现心肌酶异常(生化指标1项以上升高)48例,占80.00%。其中乳酸脱氢酶增高29例,占48.33%;磷酸肌酸激酶增高21例,占35.00%;门冬氨酸转氨酶增高17例,占28.33%;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12例,占20.00%;④急性期心肌酶异常的48例MPP患儿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心肌酶正常的12例MPP患儿(P<0.01)。结论:MPP患儿急性期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损害,急性期存在心肌损害的MPP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故急性期联合检测血清sICAM-1及心肌酶谱的水平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MPP患儿的心肌损害,及时加用营养心肌的药物,以免引起心肌的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7.
热性惊厥(FC)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国内对0~14岁儿童的调查显示FC的患病率为4.4%, 其发病病因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1].国内对FC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关系的报道尚少.本文对FC患儿血清钠、钙与NSE进行联合检测,旨在探讨FC患儿血清钠、钙与NSE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 将11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间断光疗Ⅰ组、Ⅱ组及持续光疗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儿退黄效果、出现的副反应及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第二线粒体源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激活物(Smac)-mRNA的影响.结果 光疗后持续光疗组与间断光疗Ⅰ、Ⅱ组间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光疗组副作用要明显高于间断光疗Ⅰ组、Ⅱ组(P<0.01),但各组患儿治疗前、后Smac-mRNA相埘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光疗模式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均有效,且无严重的细胞毒性损伤.两种间断模式的光疗副作用明显少于持续光疗模式,更易为患儿家属所接受.持续光疗因其疗效显著可用于重症患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益生菌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益生菌组在对照组光疗基础上连续加予益生菌口服14d。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胃肠道不良反应及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益生菌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1.75±28.41)μmol/Lvs.(160.56±26.97)μmol/L](P<0.01)。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CD4+/CD8+数值以及IgM水平[(0.55±0.16)g/Lvs.(0.29±0.14)g/L]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益生菌组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vs.46.88%)(P<0.05)。结论加服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明显增加退黄疗效,促进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治疗期间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