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功能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荣红  曲艺  董军杰  张利宣  赵晓东 《河北医药》2011,33(24):3767-376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及心瓣膜病等发展到终末阶段表现出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息或劳力性的呼吸困难与疲乏,以及肺瘀血与肢体水肿,它们都可损害患者的全身功能状态和日常的生活质量,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2.
抽样调查河北省卫生系统医学学术与技术学科带头人(以下简称学科带头人),了解1998年~ 2008年河北省实施学科带头入培养项目期间,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现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的效果.结果表明,河北省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术成果显著,开展的科研项目增加.同时,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ICP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E、A)及其比值(E/A)。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PIC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螺内酯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E/A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增高(P<0.05),且螺内酯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螺内酯通过降低Ⅰ型胶原的合成可能可以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后,血清明胶酶B(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ACS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10mg组30例,阿托伐他汀20mg组30例,阿托伐他汀40mg组22例,均于入院24h内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三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清MMP-9及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清MMP-9水平,提高TIMP-1水平,阿托伐他汀20mg组及阿托伐他汀40mg组均优于阿托伐他汀10m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阿托伐他汀40mg组优于阿托伐他汀20mg组,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MMP-9水平,升高TIMP-1水平,阿托伐他汀20mg作用明显优于10mg,阿托伐他汀40mg与20mg相比,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298例,根据冠状动脉影结果分为两组:有侧支循环组(n=148)和无侧支循环组(n=150)。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以及冠状动脉管炎病变特点、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有侧支循环组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闭塞率及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9.2%比10.7%,P<0.01;85.8%比28.0%,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闭塞血管数及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形成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1岁。因咳嗽、痰中带血4个月,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05月,于19980723入院。CT扫描显示:左肺门实质性占位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肺腺癌。入院后,应用5Fu、THPADM、PDD联合化疗,并给予辅助治疗,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每日1次。第7天单独应用参芪扶正液,患者周身出现皮疹,以胸、腹部为甚,伴瘙痒,即停输液,同时给予苯海拉明40mg、氟美松10mg肌肉注射,4h后皮疹基本消退。2d后再次应用该药,液体将输完时,患者主诉全身瘙痒不适,未见皮疹。考虑与参芪扶正注射液有关,停输残液,3h后瘙痒症状缓解。患者既往体健,无…  相似文献   
7.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是由Vit 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早期易漏诊。现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15例SCD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学习和脑的可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学习和脑的可塑性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二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学习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后心功能和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磷酸肌酸钠组,每组4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磷酸肌酸钠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疗程4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和血浆NT-proBNP变化。结果治疗后磷酸肌酸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 P <0父.05),LVEF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明显增加( P <0.05),LVEDD、LVESD明显下降( P <0.05),血浆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