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关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已被人们逐渐认识,但其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却较少为人所知。一系列的临术病理现象,如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律不齐、心肌梗塞、猝死以及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缺血、血管搭桥和分流旁路的阻塞等,均以血小板聚集作为致病的关键因素。此外,现已明确,受刺激的血小板所释放的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磁性微珠前房注射诱导高眼压模型的可行性及特点,OCT在模型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前房内注射磁性微珠诱导高眼压,对照组前房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前及术后第1天开始隔天检测眼压波动;建模3周后行荧光金逆行标记,建模4周后使用OCT检测两组小鼠视盘旁神经纤维厚度,并行视网膜行铺片计数各组RGCs数量。  结果  小鼠前房内注射磁性荧光微珠后,微珠可均匀分布于房角处堵塞房角。实验组小鼠眼压自注射术后1 d开始升高,平均眼压为(19.37±4.38)mmHg,3周开始眼压下降;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建立微珠诱导小鼠高眼压模型后4周,行OCT检测RNFL厚度。实验组RNFL厚度为(27.67±6.15)μm,较对照组明显变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2)。检测OCT后收集眼球计数RGCs,实验组RGCs为(203.83±26.35)个,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9 4)。  结论  小鼠前房注射磁性微珠可以诱导持续稳定的眼压升高并引起明显RGC数量减少,可通过OCT无创、快速、重复的检测神经纤维层厚度发现RGC损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先兆子痫的预防性治疗及病情控制有了很大进展,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血栓烷合成抑制剂及其受体拮抗物在选择性患者中具有显效。因此有必要建立早期预报方法,以便早期治疗。本文所列指标对先兆子痫患者的预报具有重要价值。经产史和家族史 MacGillivray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未产妇女可有5.6%并发先兆子痫,而在经产妇中仅为0.3%。Chesley等的研究发现,当子痫患者女儿妊娠后,其妊娠高血压的并发率为24.2%,而当再次妊娠后,则为2.2和2.5%,由此可见,首次妊娠先兆子痫的危险性比再次妊娠高10~20倍。家族史在先兆子痫的诊断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先兆子痫具有隐性单基因遗传特征,统  相似文献   
4.
Weill-Marchesani综合征(WMS)又称球形晶状体短指畸形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病,易被误诊.近日我院收治了1例WMS患者,最初误诊为双眼闭角型青光眼、双眼高度近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溶栓疗法     
近年来,人们对溶栓疗法的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基因工程在医疗上的应用,溶栓制剂的来源日趋方便,使得溶栓疗法有了很大的发展。溶栓疗法对急性 DVP、急性肺栓塞和陈旧性肺栓塞、急性动脉闭塞及心肌梗塞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必须指出,治疗及时和使用剂量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率。各种溶栓制剂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包括严重出血、过敏反应和心室颤动等,须在临床应用时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6.
TTP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理引起的综合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患者的致病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反应性、蛋白水解作用、血栓抑制因子、血栓促进因子、PGI_2合成及稳定性、PAF、免疫缺陷及先天易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肝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分子量肝素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本文就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情况及实验室监测指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量肝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低分子量肝素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本文就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情况及实验室监测指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