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一线县、二线县、及一线三个县的一线自然村、二线自然村的疟疾流行情况,为制定边境地区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IFAT对中缅边境沧源、耿马及孟连一线县与双江县、永德县二线县,边境线3县一线自然村和二线自然村进行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电脑软件EPI6X2检验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一线县抗体阳性率23.88%(568/2379),二线县抗体阳性率1.40%(10/712),一线县显著高于二线县(x2=180.54;P<0.01)。一线县的一线自然村抗体阳性率33.05%(467/1413),二线自然村抗体阳性率10.46%(101/966),一线自然村显著高于二线自然村(x2=159.92;P<0.01)。结论IFAT抗体阳性率和阳性GMRT说明靠近边境地带比远离边境的地带疟疾流行更为严重。应加强出入境人员的防治工作,才能控制边境疟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198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颇族自治州的陇川,瑞丽两县多点爆发了鼠疫动物病流行,为澄清引起本次流行的原因而在山区进行了数月查源工作。根据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判读,结合地理景观条件选定芒软地区中山山地季雨林景观的山间耕作地及灌木丛生境作为观测点(海  相似文献   
3.
快速免疫色谱法诊断恶性疟原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免疫色谱法疟疾诊断卡(澳卡)是澳大利亚ICT诊断技术公司开发的疟疾诊断方法,其检测人体未梢血中的疟疾富组氨酸旦白抗原,从而达到检查疟原虫目的。在云南省勐腊县的研究表明,以显微镜检查为对照,在87例受检发热病人中,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别度分别为96.55%和100%,整个试验约需5分钟,与间日疟无交叉反应。适合于在各疟区使用,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元江流域疟疾流行现况、媒介防制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方法采用面上调查、实验室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元江流域的媒介防制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目前元江流域疟疾媒介控制措施仍以DDT滞留喷洒为主;该措施能有效控制主要媒介微小按蚊,但不能控制次要媒介中华按蚊,而且对按蚊有兴奋驱避作用;按使用DDT滞留喷洒计算,目前购买杀虫剂的投入仅能满足42.83%的需求,但按使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计算,仅用现在杀虫剂费用的50.75%就可满足需要.结论基于DDT滞留喷洒的效果、经费和操作不便的限制,DDT滞留喷洒措施应该逐渐被其它控制措施替代.  相似文献   
5.
丹参对顺铂耳蜗毒性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顺铂导致的内耳毒性关系密切,增加的NO可能参与了顺铂的耳毒性作用。近来又有文献报道,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可以通过降低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以降低庆大霉素耳毒性。但是,丹参能否降低顺铂耳毒性,是否通过影响NOS表达来实现,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采用顺铂内耳中毒的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听性脑干反应测定、电镜观察等方法,来探讨顺铂耳蜗毒性的机制,以期寻求防治顺铂耳蜗毒性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漫湾水电站修建于我省历史上疟疾流行的超高度疟区—云县,该地30年代由于修建滇缅公路,造成了疟疾大流行,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1973年修建“临勐”公路,都因大量的人群流动而引起疟疾大流行。为了解在修建电站过程中能否发生疟疾流行,我们于1987年5~7月,在漫湾站区开展了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咽部异物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误诊为颈部感染的下咽部异物2例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男性,均以颈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初诊误诊为颈部感染,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效果欠佳。分别行纤维喉镜、颈胸部CT及食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为下咽部异物。行颈侧切开术+异物探查取出术+咽瘘修复术,2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下咽部异物位置隐蔽,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病程较长时容易误诊。对颈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临床应考虑到下咽部异物可能,尽早完善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云南省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1-2000年全省发热病人血检和重点人群IFAT监测结果,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云南省共血检发热病人6193853例,检出阳性170578例,年平均血检率为3.52%,阳性率为2.75%,恶性疟占21.48%。重点人群的IFAT抗体阳性率为5.80%,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在22.14-60.14之间。对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结果;外国入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13.05%;我国出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7.67%;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的血检阳性率为12.45%。云南省主要媒介微小按蚊,昆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人房次平均捕获数分别为2.29,2.46和2.90只。人,牛房比例分别为1:3.29,1:3.19和1:1.04。结论 云南省经过10年疟疾监测,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已人1991年的3.30%下降至2000年的1.93%,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地区的发病率已从1991年的万分之8.49下降至2000年的万分之3.79。云南省的疟疾发病保持了稳中有降。但在云南边境地区,受境外发病和流动人口的影响,疟疾的控制工作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9.
杨雪涛  邹钰  杨煌 《地方病通报》2006,21(5):83-84,87
1 自然疫源学说概况 近几年"非典"、"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在我国及许多国家闹得沸沸扬扬[1~2],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困惑及巨大心理压力,对一种新疾病(特别是高致病性疾病)的来袭,在人类未认识和掌握其规律时,总是会付出极大代价.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疾病流行的规律逐渐浮出水面,历史上鼠疫等疾病肆虐猖厥夺走了亿万人的生命[3~4],经过长期的研究,认识到这一类疾病可以在不依付于人的条件下,在自然界延续种族、传宗接代,当生态条件具备时大肆向人群袭来.  相似文献   
10.
杨煌 《地方病通报》1997,12(4):72-75
近年云南省报告疟疾病例的县(市)达110个,年病例数在1.2~1.6万,而漏报率高达8倍左右。N22°~24°及高黎贡山西侧是主要流行区,海拔1500米以下发经高,恶性疟比重大,每年均有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点状暴发流行,6~10月是疟疾流行高峰期,1990~1994年,年均发病率为43.69/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8/10万,病死率为13.64%,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3.17%,居民带虫率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