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ATRA治疗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机制与作用。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TRA治疗组。所有大鼠从术前4d至术后处死接受植物油或ATRA混悬液灌胃,球囊剥脱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分别在术后2d、7d、14d及28d取胸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技术测定血管壁形态学变化,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ATRA灌胃对其影响。结果1MMP2术后2d开始上升,7d最高,14d后开始下降。2MMP9术后2d在中膜大量表达,7d后表达极少。3术后7d新生内膜开始增生,14d大量新生内膜形成,28d以后内膜继续增厚。4使用ATRA后,血管新生内膜明显减少,MMP2及MMP9蛋白表达也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ATRA能下调血管成形术后MMP2与MMP9的表达,可能在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成形术后血管重塑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病因、表现及治疗.方法:对3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愈21例,好转5例,死亡8例.讨论:本病死亡率和后遗症率高,应引起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部分患儿可形成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10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昆明会议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1]。心电图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小儿心电图学》[2]。105例中男60例,女45例,男女比例为1.3∶1。发病年龄<3岁8例(7.6%);3岁~,46例(43.8%);6~12岁30例(28.6%);~14岁,21例(20.0%);3岁以上者共97例(92.4%)。发病时间:1~3月份共11例(10.5%…  相似文献   
4.
苦黄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苦黄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苦黄口服液中大黄、茵陈、大青叶等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大黄酚的含量。结果:薄层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含量测定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8.3%,RSD=1.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供苦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X线是诊断儿童肺门淋巴结核的主要依据,笔者对近3年来我院检查并有完整资料的66例初诊为儿童肺门淋巴结核进行随访调查。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中,男,43例,女23例,年龄最小的10个月,最大的12岁,平均年龄约8岁。临床症状:低热、盗汗、消瘦、萎糜40例,持续高热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的21例,有明显接触史的39例,OT试验(+)38例,痰菌(+)20例。12 检查方法 本组66例均摄正位胸片,其中16例摄了侧位胸片,1至2月后,重新摄正位片复查,对43例确诊为肺门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炎琥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其一般规律及特点,给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收集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1~11月间12例炎琥宁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2例炎琥宁发生ADR的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提示其ADR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一器官,绝大部分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91.67%,没有过敏性休克的发生;12例患者全部采用静脉滴注;12例报告中,单一用药的1例,联合用药的11例。结论临床人员应了解炎琥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病机制。应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范合理用药。笔者建议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应遵循“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静滴”的原则,尽量避免静脉给药,并且最好单独给药,尽量避免与化学药联合使用,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ll transretinoicacid ,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DGF BB)表达的影响。方法 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ATRA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组大鼠均于术前 4d灌胃 ,分别在术后 2、7、14和 18d处死大鼠并摘除胸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膜增生情况、PDGF BB的表达及ATRA[30mg/ (kg·d) ]灌胃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1)对照组及内皮损伤后 2d均无血管内膜增厚 ,7d内膜开始增生 ,2 8d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的增殖减弱 ,但细胞外基质增加 ,内膜继续增生 ;(2 )PDGF BB的表达于术后 2d开始升高 ,至 14d达高峰 ;(3)使用ATRA后内膜增生程度及PDGF BB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ATRA可有效地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 BB表达 ,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后管腔狭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1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28天处死;手术组和ATRA治疗组行球囊剥脱胸主动脉内皮术,分别于术后2d、7d、14d、28d处死。取胸主动脉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P21表达水平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不表达PCNA及P21。②手术组中膜VSMC术后2d PCNA表达达高峰,后迅速下降;而新生内膜在术后7d现并高表达PCNA,14d、28d内膜迅速增厚,其中PCNA表达逐渐下降。P21在术后14d新生内膜中可见少量表达,28d表达增多。③ATRA治疗组术后7d新生内膜中已有P21表达,14d、28d大量表达,而PCNA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显著抑制VSMC的迁移和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P〈0.01)。④P21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ATRA可通过诱导P21蛋白表达,抑制VSMC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10.
探讨和分析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选取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瑞格列奈联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FB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水平)、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等指标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上述三项指标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明显,且能有效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这对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