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伴胸膜炎是伤寒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但是,小儿发病率略高。由于肺炎伴胸膜炎的早期症状与伤寒相似,所以临床上容易产生误诊。自1981年6月至1992年10月,我院共收治小儿伤寒566例,其中有40例小儿伤寒并发肺炎伴胸膜炎,发病率为7.1%,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2~10岁之间,平均6岁,其中3~7岁有34例(85%)。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道了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心电图、心肌酶和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 (EDLS)的变化 ,结果发现重症组大多呈心肌损害的异常波形如心律失常、Q T间期延长、低电压、Ⅰ°~Ⅱ°房室传导阻滞、ST T波改变等 ;轻症组以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偶见异位节律及ST T波改变。两组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 (CPK)活性于病程前 4w均见升高 ,重症组比轻症组更明显 ,其变化趋势与血尿素氮 (BUN)的变化曲线大体相似 ;血清EDLS在轻症组基本正常 ,重症组于病程前 4w则明显下降 ,以发热期和低血压期为最著。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可了解心脏损伤的程度 ,重型患者于病程极期适量补充洋地黄制剂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元度 《临床荟萃》2011,26(19):1677-1679,168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伴出血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及内科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22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伴出血的患者分阶段进行药物治疗,急性出血期应用奥曲肽(善宁)、奥美拉唑、巴曲酶(立止血)联合治疗,出血停止后再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善宁和奥美拉唑7~10周,以防止再出血。与此同时,给予护肝药物和核苷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对其中12例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基础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另取2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结果全部患者都在24小时内停止出血,随访1~3年,仅4例发生1~2次再出血,其余病例未再出血,胃镜显示出血点消失,充血水肿好转。肝功能于末次随访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4例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加用阿德福韦酯后亦得到控制。12例患者基础血浆胰高血糖素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296.62±165.59)ng/L vs(114.03±17.34)ng/L(P〈0.01)。经善宁治疗后其含量下降至(156.85±39.709)ng/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伴出血患者基础血浆胰高血糖素显著增高,善宁能有效降低其水平,该药与奥美拉唑、立止血联用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此外,善宁、奥美拉唑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对预防再出血亦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明确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并根据国情制定了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较多,病毒性肝炎和血吸虫病是引起肝硬化的两种主要疾病,门静脉高压引起胃粘膜病变已众所周知。胃镜检查是发现胃粘膜病变情况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将我院70例肝硬化胃镜检查的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70例患者中有肝炎肝硬化5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20例,其中男58例,女12例,年龄24~73y,平均38.6y。胃镜及胃粘膜病变分类 采用日本产OlympusGIF-100型电子胃镜。按Nilius分类法,将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分为4级。1级是位于粘膜皱褶表面的浅表红区(轻度);2级是白色网状结构将隆起的红色水肿粘膜分隔呈“蛇皮样”或“…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常有五期经过 ,进入多尿期以后 ,多数患者病情便逐渐好转 ,但也有部份患者却出现多尿型肾衰(1 2 ) ,其原因除失水、继发感染外 ,似不能排除肾脏本身的问题 ,为了解多尿期肾功能的情况 ,我们作了肾图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病例  1998年 1月~ 1999年 2月我院收治的 12例HFRS患者 ,经抗 μ链捕获法ELISA检测抗HFRSV IgM≥ 1:10 0而确诊。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16~ 5 4(平均 34)岁 ,大多为重型或危重型患者 ;发热期入院 2例 ,发热伴少尿入院者 3例 ,少尿期入院…  相似文献   
9.
血清新喋呤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22例HFRS患者(轻症组14例,重症组8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新喋呤含量,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小板(Pt)计数;另取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病程各期(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血清新喋呤含量分别为(102.84±98.53)μmol/L,(186.12±115.27)μmol/L,(45.10±30.44)μmol/L,(19.42±17.38)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4.68)μmol/L,新喋呤的变化曲线与BUN、ALT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在发热期,轻、重2组间血清新喋呤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186.47±118.39)μmol/L]显著高于轻症组([55.04±37.00)μmol/L]。结论:HFRS急性期血清新喋呤显著增高,且与病情轻重相关,是T细胞-巨噬细胞轴激活的标志,提示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参与了HFRS的发病机制。其早期出现对特异性抗体尚未出现的HFRS患者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HPT)对判断肝炎病情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 应用含有组织凝血活酶、去除Ⅱ、Ⅶ、Ⅹ凝血因子的牛血浆和氯化钙的特制试剂 ,检测了 130例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和 9例其它患者血浆肝促凝血活酶活动度 (HPA)。结果 HPA值按下列次序递减 ,轻度慢性肝炎为 ( 85 7± 86 9) %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为 ( 80 4± 16 7) % ,急性黄疸型肝炎为 ( 72 5±2 5 0 ) % ,中度慢性肝炎为 ( 5 9 8± 8 7) % ,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为 ( 4 3 8± 12 3) % ,重度慢性肝炎为( 34 3± 2 9) % ,亚急性重型肝炎为 ( 30 5± 8 1) % ,当肝功能好转时HPA值随之回升。胆结石、胰头癌等肝外疾病未伤及肝脏时 ,HPA值多在正常范围 ;若伴有肝功能损害 ,则HPA值亦有下降。结论 肝促凝血活酶试验是一项有用的肝脏储备功能试验 ,HPA的变化能反映肝炎轻重和病情预后 ,并可作为判断药物疗效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