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直肠狭窄以恶性病变多见,常伴有急性肠梗阻发生,部分甚至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近年来我们应用超细内镜直视下通过扩张、放置引流导管以及置入金属支架等方法治疗结直肠狭窄1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胃镜下水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良性狭窄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胃镜下水囊扩张术的食管贲门良性狭窄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者共扩张162次,每例扩张2~5次,平均2.5次。其中显效40例,占62.5%;有效22例,占34.4%;无效2例,占3.1%。镜下观察狭窄口由平均0.42 cm扩张至平均1.5 cm(1.2~1.8 cm),近期效果满意。扩张过程中,除局部疼痛、渗血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胃镜下水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肛减压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症,结直肠梗阻大多为癌性梗阻。对于结直肠肿瘤造成的梗阻,通常行肠造口,然后二期行吻合术。经肛门的肠梗阻导管的应用使部分结直肠肿瘤造成的急性大肠梗阻的患者能够在梗阻近段结肠减压和肠道准备后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从而避免了造口后再行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引发急性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为PE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4例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E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E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ERCP术后并发PEP 5例,发病率为5.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胰腺炎病、多次插管、胰管多次显影、导丝多次进入、导丝引导插管、全胰管显影、术中腹痛与PEP发生有关(P<0.05),而PEP发病与女性、诊断性ERCP、治疗性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多次插管、既往有胰腺炎和胰管多次造影是PE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多次插管、既往有胰腺炎和胰管多次造影是PEP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狭窄以恶性病变多见.常伴有急性肠梗阻发生,部分甚至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近年来我们应用超细内镜直视下通过扩张、放置引流导管以及置入金属支架等方法治疗结直肠狭窄1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在胃镜检查中发现的23例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患者,行病理学检查确诊后进行APC治疗。结果 23例患者共接受42次APC治疗,所有患者局部胃黏膜均由食管鳞状上皮替代,镜下治疗愈合率为100.0%。治疗后出现不适症状5例,均通过抑酸剂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APC治疗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经鼻肠梗阻导管与鼻胃管在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7例入院诊断为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鼻肠管组,n=24)、鼻胃管(鼻胃管组,n=23)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置管48 h后的减压效果及最终保守治疗成功率,对保守治疗成功者记录肛门排气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结果 所有病例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置管48 h鼻肠管组日平均减压引流量明显多于鼻胃管组(P<0.05),腹围缩小及腹腔压力降低程度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鼻肠管组最终保守治疗成功率(21/24,87.5%)明显高于鼻胃管组(10/23,43.5%)(P<0.05).对高位梗阻保守治疗成功率鼻肠管组(7/7,100%)与鼻胃管组(5/6,83%)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低住梗阻鼻肠管组成功率(14/17,82.4%)明显高于鼻胃管组(5/17,29.4%).保守治疗成功患者中鼻肠管组肛门排气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较鼻胃管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在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减压作用优于传统鼻胃管,尤其适用于低位小肠梗阻,不仅可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而且可缩短解除梗阻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结石约80%以上可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通过取石网篮或气囊取出,部分患者因结石过大或胆总管、乳头解剖异常等原因致常规方法不易取出而成为难取性结石。难取性结石的下一步非手术处理通常采用机械碎石后取石,对部分机械碎石失败又缺乏激光或液电碎石等设备的基层医院,此类患者多转手术治疗。但对高龄患者因伴有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进一步治疗较为棘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