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正> 治疗方药:本校药物研究所生产的柴葛退热止咳  相似文献   
2.
1985年9~10月间,我们用绿豆甘草汤治疗乌头碱中毒3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例1.蕲×,男,24岁。1985年9月24日入院。住院号266970。患者因腰痛服“三七伤药片”4片。约4小时后感头晕,眼花,胸闷,周身麻木,伴恶心、呕吐、腹泻。急来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虚证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及下丘脑、胸腺细胞核T3受体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32只了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正常组)、B组(脾虚组)、C组(治疗组)、D组(自复组)。采用放射配基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3、T4、FT3、FT4、 γ-T3 及下丘脑、胸腺细胞核T3受体的含量。结果:B、D组大鼠血清T3、T4、FT3、FT4含量均较A、C组低,有显差异(P<0.05或P<0.01);各且间血清γ-T3 含量无显性差异;B、D组下丘脑、胸腺细胞T3受体含量较A、C组低,有显差异(P<0.01)。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及下丘脑、胸腺细胞核T3受体的水平降低,可导致甲状腺激素生物效应低下,经由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环路,削弱免疫功能,这可能是脾虚证的一种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应重视调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回顾及基础、临床研究结果分析,探讨肝胆与脾胃、肝失疏泄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治疗慢性胃炎应重视调肝并合理施用调肝诸法。  相似文献   
5.
秋水仙碱白蛋白磁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裸鼠乳腺癌抑制作用的观察张仲海,吴少华,王文学,马援,赵建斌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对正常细胞多有毒性,临床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为此我们以白蛋白包埋的方法,将中药山慈菇有效成分秋水仙碱制成具有磁响应的秋水仙碱-白蛋白-磁微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萎灵Ⅰ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用消萎灵Ⅰ号胶囊治疗,对照组26例予维酶素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细胞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率明显降低(P<0.01,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后治疗组高、中切全血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萎灵Ⅰ号胶囊可能通过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细胞流变学的异常状态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柴葛退热止咳颗粒治疗上感高热20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海  王长海 《陕西中医》1997,18(12):537-537
采用柴葛退热止咳颗粒(柴胡、葛根、麻黄、石膏、杏仁、黄芩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08例,治愈率97.5%。提示本方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力强,治愈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消萎灵对大鼠胃粘膜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文  张仲海  夏天 《新中医》1999,31(7):39-40
为了研究消萎灵对大鼠胃粘膜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后,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消萎灵治疗组及维酶素对照组。结果:模拟恢复组见胃粘薄,腺体萎缩发生率88%,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63%和38%;消萎灵治疗组萎缩性胃炎、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恢复组比较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胃粘膜跨膜电位差增高(P〈0.05)。提示,消萎灵能有效地不治疗慢性萎缩性  相似文献   
9.
大气下陷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海 《陕西中医》1989,10(12):543-544
<正> 大气亦称宗气。《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灵枢·客邪篇》曰:“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明·孙一奎认为:“宗气又叫大气,是为诸气的宗主”(《中医各家学说·孙一奎》)。《医门法律》中有,“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曰:“夫均是气也,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郑而重之曰大气。夫大气者,内气也……且知《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之大气。”可见,宗气也叫大气。大气下陷一证,首见于张锡纯《医学衷中  相似文献   
10.
前 言 糖尿病是一种对社会及经济危害性极强的疾病。在工业发达国家,它是导致20~60岁患者失明的最常见原因;它还是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冠状动脉,脑及外周血管的高危因素。很多糖尿病患者伴有外周及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引起痛苦及衰退症状。 虽然糖尿病伴随有各种各样的病理改变,但其基本缺陷在于胰岛素分泌或活性。这种缺陷可以引起病理及生化异常,从而有可能影响血流变学参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血糖的持续增高。它可以分为I型即胰岛素依赖型,Ⅱ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 1型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腺6一细胞破坏。非胰岛素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