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神经颅外段的动脉来源及分布. 方法 15例新鲜尸体头颈部标本经双侧颈总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或过氯乙烯填充剂,观察面神经颅外段的血供来源及分布. 结果面神经营养动脉来源于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颞浅动脉面神经支、面横动脉、颈外动脉上面神经支、颈外动脉下面神经支、面动脉后面神经支和面动脉前面神经支,其外径分别为(0.8±0.2) mm、(0.9±0.4) mm、(1.9±0.3) mm、(1.0±0.2) mm、(1.1±0.4) mm、(1.0±0.2) mm和(1.1±0.6) mm.各营养动脉除营养面神经外还发出分支相互吻合,构成了丰富的面神经血管网. 结论了解面神经颅外段动脉血供来源及分布,为避免腮腺咬肌区手术损伤面神经营养血管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取32侧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对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观测。临床应用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26例,皮瓣最大面积8cm×13cm。结果吻合型腓肠神经占53.1%;非吻合型占46.9%。神经的营养血管为腓肠浅动脉和穿动脉、腓肠浅动脉于腓骨头上方(5.0±1.5)cm的位置由胭动脉发出,起始处外径为(0.8±0.3)mm。伴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下行,与踝关节附近的皮动脉进行吻合;穿动脉则来源于胫后动脉肌皮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皮支,其外径分别为(0.8±0.4)mm和(0.8±0.3)mm。这些皮动脉除与腓肠浅动脉构成链式吻合外,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形成广泛的筋膜皮血管网。临床应用26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动脉为蒂设计筋膜皮瓣,可转位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等软组织缺损并获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在36侧灌注红色乳胶或墨汁的成人下肢标本上,结合下颌区多种组织缺损的修复术,对腓骨肌皮复合瓣血供,神经等进行了解剖学研究.腓动脉起于胫后动脉的占97.2%;与胫前、胫后动脉三者共干而起于腘动脉的占2.8%.其起始处在腓骨头下方5.4±1.2cm,起点外经为3.2±0.8mm.然后沿腓骨的内后方下行,在距腓骨头8.9±2.0cm处进入(足母)长屈肌深方,余段被该肌所复盖.由起点下方1.8±1.4cm处始沿途发出绕腓骨向外的弓状动脉7.4±1.0支.腓动脉伴行静脉的外经分别为4.4±1.0mm和3.2±0.7mm,都汇入胫后静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带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2例经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臂外侧上皮神经在均由腑神经发出,起点横径为1.5±0.4mm,在三角肌深方斜向外下3.6±1.1cm从该肌后缘中1/3浅出肌间隔,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布于三角肌后部、外侧部和臂外侧上部.该神经的营养血管起源于旋肱后动脉,起点外径为0.9±0.4mm;其行程、分支和分布均同在神经,供血范因为14.8×9.8cm~2,并与周围的皮动脉存在丰富吻合.结论:带臂外侧上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 瓣可视受区需要设计成游离瓣或旋转瓣,用于修复邻近部位、手或颌面部缺损.  相似文献   
5.
6.
仙珍骨宝防治激素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廖进民  李青南 《中成药》1996,18(7):33-35
用仙珍骨宝预防泼尼松所致3月龄♂SD大鼠骨质疏松,持续90d。对三组大鼠胫骨上段的不脱钙骨骨片进行计量学测算和分析。结果,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由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骨小粱面积和数量分别减少38%和37%。预防组的骨吸收率比激素组低66%,骨转换率增加270%,出现骨小梁面积和数量分别增加38%和48%,因而骨量也接近对照组水平。本研究提示,该中药复方能预防泼尼松引起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延藿骨宝对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延藿骨宝对类固醇性大鼠骨骼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3月龄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年龄对照组、激素模型组和延藿骨宝治疗组。3个月后取股骨和第5腰椎行骨密度测定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激素模型组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均出现下降,除股骨干三点弯曲试验所承受的载荷明显减少17.1%(P<0.05)外,其余的力学参数都有减少的趋势;应用延藿骨宝治疗后能防止类固醇所致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结论:长期使用类固醇会使大鼠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应用延藿骨宝能扭转类固醇性大鼠骨骼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对糖皮质激素(GC)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影响。方法28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6±12)g,随机等分为基础对照(A)组、年龄对照(B)组、激素模型(C)组和司坦唑醇预防(D)组。C组和D组大鼠均喂醋酸泼尼松4.5 mg/kg·b.w.,每周2次,D组同时每天饲喂司坦唑醇0.5 mg/kg·b.w.。3月后,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扫描仪对各组的离体双侧股骨和第5腰椎进行骨密度测定,然后用SWD-10型材料试验机行股骨干的扭转、三点弯曲和腰椎的压缩试验。结果与B组比较,C组股骨、腰椎总骨密度减少了14.64%(P<0.01);右、左股骨远段和腰椎的骨密度分别减少了21.42%(P<0.01)、19.62%(P<0.05)和23.48%(P<0.01);与C组比较,D组的BMD 均稍有增加。与B组比较,C组股骨三点弯曲的载荷减少了17.1%(P<0.05),其余的力学参数都有减少的趋势;与C组比较,司坦唑醇预防组股骨扭转角度增加了72.5%(P<0.05),其余的力学参数也都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使用GC,会使大鼠股骨、腰椎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司坦唑醇则能防止GC所致骨量丢失,还能增加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桡侧副动脉高位起点异常1例廖进民①王绥江①吕端远①在解剖1具成年女尸左上肢标本时,发现桡侧副动脉高位起点异常,为供临床有关术式参考,报道如下。桡侧副动脉在大圆肌下缘上方1.6cm处起于腋动脉第三段外侧壁,起点外径1.6mm。沿桡神经外侧下行,离起点2...  相似文献   
10.
茎乳孔及其邻近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0个完整颅骨(100例)上观测茎乳孔及其邻近结构。就茎突基部是否为孔之一个壁对茎乳孔进行了分型,观察了茎乳孔的数目及各孔的出现规律;测量了茎乳孔(主孔)的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距离,并对茎乳孔及颈静脉窝进行了定位。以期为颌面外科,药物注射和针灸等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