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简便高效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的纯化方法。方法:(1)离体培养新生24 h内SD乳鼠海马神经元,每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2)MTT法检测培养不同时间段神经元的活力变化,并绘制生长曲线;(3)纯化培养9 d神经元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β-微管蛋白Ⅲ(β-tublinⅢ)的表达率。结果:(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刚分离种植时可见神经细胞为圆形,24 h大多数细胞贴壁,3 d细胞突起增大、增粗,培养5~7 d神经元胞体丰满,突起交织成的网络更密集,培养14~16 d后,神经元开始退化;(2)生长曲线结果发现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经历了4个时期,即生长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生长停滞期;(3)经β-tublinⅢ鉴定海马神经元纯度为(93.0%±2.5%)。结论:本实验方法步骤简便,可获得纯度较高的海马神经元,为研究与海马神经元相关的疾病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曲拉通X-100是否会改变脑内质及合成酶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特征,及是否与其浓度有关。材料与方法:观察了高,低浓度TTX预处理脑切片,对胆碱乙酰化酶,P物质和γ-氨基丁酸样免疫反应神经元胞体及终末,在树Qu内侧隔核,斜带核及海马,免疫组化定位的影响。并在树Qu和猫脑探索了缓冲低浓度梯度酒精替代TTX的可能性。结果:在树Qu脑,当TTX为0.1%时,内侧隔核,斜带核三类神经元胞体染色变浅,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砷中毒对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为探讨砷对心脏毒性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慢性砷中毒染毒组(15mg/L含砷水),自由饮水3个月。建立慢性砷中毒动物模型后,测定各组小鼠心脏中砷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染毒组小鼠心脏中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HE染色观察染毒组心肌细胞肿胀,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3.电镜下观察染毒组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结构不清,线粒体嵴断裂,存在线粒体空泡化。结论:砷中毒可致心肌细胞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Noggin蛋白后对D 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能力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D 半乳糖构建衰老小鼠模型后,连续7?d侧脑室注射Noggin蛋白,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42?d后对各组小鼠进行Y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用BrdU标记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 结果Y迷宫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模型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模型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而模型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侧脑室给予Noggin蛋白可改善衰老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可能与Noggin能保护海马神经元并促使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细胞特征、分布特征及比较。方法: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分为Ch1-Ch44群。Ch1分布于内侧隔核(MS)的外侧和靠中线处,占21.6%,细胞多为卵圆形,胞体直径11-13μm,突起1-2条;Ch2与非胆碱能细胞混杂或呈族状分布于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占64%,胸体以卵圆形,胞体以卵圆形为主,直径13-16μm,突起2-3支;Ch3均匀分布于斜角带核水平支(HDB),但内侧部的较密,占51.2%,外侧部的稀疏,仅占21.7%,胸体也多呈卵圆形。直径12-16μm,突起多为1条;Ch4均匀分布于Meynert基底核(NB),占68.1%,胸体深染,形态多样,直径14-17μm,突起少。结论:树Qu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大鼠、猴的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6.
用ABC法对猫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区(Ⅸ层)的P物质样及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SP-LI和ChAT-LI)的分布作了观察与比较。结果发现:(1)Ⅸ层的大、中型神经元几乎均为ChAT-LI阳性,部分ChAT-LI神经元胞体及近端树突表面有少量ChAT-LI终扣。(2)SP-LI出现于Ⅸ层多数大、中型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根部,约半数以上SP-LI神经元显示较强呈色反应。较多SP-LI串珠状终末纤维散在于Ⅸ层,SP-LI神经元表面可见SP-LI终扣。以上提示:(1)P物质(SP)和乙酰胆碱(ACh)共存于前角运动神经元,SP可能参与调制神经肌接头的胆碱能传递。(2)前角运动神经元尚接受SP能及胆碱能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妊娠期癫发作和抗癫药对胎儿脑神经元突触素p38(synaptophysin)的影响,以加深对妊娠期癫发作危害胎儿脑发育的认识。方法6月龄引产胎儿分为3组:1组为妊母正常组(6例),2组为妊母应用抗癫药物控制发作组(6例),3组为妊母未应用抗癫药物控制发作组(6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突触素p38在各组胎儿脑部颞叶海马旁回的变化。结果1组免疫组化切片阳性表达产物光密度值(OD)为0.17±0.05,2组为0.16±0.08,3组为0.11±0.07,1、2组阳性表达产物无显著差异(P>0.05),而1、2组分别与3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p38在妊母未应用抗癫药物控制发作组胎儿海马旁回中的表达较妊母正常组及妊母应用抗癫药物控制发作组明显减少。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妊期癫发作对胎儿脑发育的危害比抗癫药物对胎儿的毒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应用计算机Maya技术制作人眼球解剖学教学课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内容繁多,加上人体空间体结构复杂,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有较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6岁儿童血浆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和N端中段骨钙素(N-MID)的变化规律。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2月至4月3~6岁健康体检儿童90例,排除10例不合格者,得男性2.5~3.5岁组、4.5~5.5岁组和女性2.5~3.5岁组、4.5~5.5岁组,每组各20例。查询记录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其年龄别体重Z分(WAZ)、年龄别身高Z分(HAZ)。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集中检测骨代谢标志物β-Crosslaps和N-MID的血浆水平,检测方法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结果用SPSS11.0分析各组β-Crosslaps、N-MID的变化规律,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WAZ、HAZ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男、女β-Crosslaps、N-MID水平两年龄组比较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3~6岁儿童血浆β-Crosslaps和NMID平均水平分别为(1.28±0.31)ng/ml,(64.44±15.47)ng/ml。2在男、女2.5~3.5岁年龄组中,β-Crosslaps与N-MID的相关性显著(P<0.05),r分别为0.520、0.648,在男女4.5~5.5岁组β-Crosslaps与N-MID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3男性4.5~5.5岁年龄组血浆N-MID与WAZ显著相关(r=0.541,P<0.05),其余各年龄组男、女血浆β-Crosslaps、N-MID与年龄、身高、体重、WAZ、HAZ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3~6岁儿童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处于稳定水平,随年龄变化的改变不显著,3~6岁儿童血浆β-Crosslaps和N-MID平均水平分别为(1.28±0.31)ng/ml,(64.44±15.47)ng/ml,且与HAZ、WAZ无显著相关性,年龄、身高、体重、WAZ、HAZ不能代表当前骨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五花血藤提取物(sargentodoxa cuneata extracts,SCE)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RIRI组与SCE组,每组30只。于RIRI后6 h、12 h、24 h、48 h与72 h时,每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大鼠进行相关实验。通过Niss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内各细胞层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Nissl小体丰富,染色较深,呈块状分布;RIRI组Nissl小体较对照组少,染色浅且分布不均;SCE组染色情况均较RIRI组有所改善。Bcl-2蛋白在对照组中几乎不表达,在24 h RIRI组中其阳性表达开始增强,48 h时达到高峰,在SCE组各个时间点上Bcl-2蛋白阳性表达均多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ax蛋白在对照组中略有表达,在12 h RIRI组中其阳性表达持续增多,24 h时达到高峰,在SCE组各个时间点上Bax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aspase-3蛋白在对照组中几乎不表达,在6 h RIRI组中表达开始升高,12 h时达到高峰,在SCE组各个时间点上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均低于R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CE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的同时下调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来发挥抗凋亡作用,从而对大鼠RIRI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