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全凭静脉及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剖腹探查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剖腹探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BMI 19~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全凭静脉组(T组,n=30)和静吸复合组(I组,n=30)。2组麻醉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舒芬太尼0.3μg/kg、异丙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T组静脉输注异丙酚6~8 mg/(kg·h)、瑞芬太尼0.25μg/(kg·h),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 mg/kg;I组静脉输注异丙酚2~3 mg/(kg·h)、瑞芬太尼0.25μg/(kg·h),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 mg/kg,吸入0.8%~1.1%七氟醚。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7 d时,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于术前1 d,术后1、7 d时,采集肘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1β及IL-6浓度。结果与术前1 d比较,2组术后1、3、5 d时MMSE评分降低,2组术后1 d时血浆TNF-α、IL-1β及IL-6浓度升高(P<0.05);与I组比较,T组术后1、3、5 d时MMSE评分升高,术后1 d时血浆TNF-α、IL-1β及IL-6浓度降低(P<0.05)。结论两种全麻方式均可引起老年患者剖腹探查术后认知功能下降,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全凭静脉对老年患者剖腹探查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1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次)和对照组(51例次),观察组静脉注射小剂量咪达唑仑和异丙酚,至患者意识消失;对照组常规咽部喷雾2%利多卡因,然后分别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和加固硬化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不适,术中出血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收缩压下降9.2%,舒张压下降13.0%,术后即恢复正常.术前、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小剂量咪达唑仑和异丙酚行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苦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多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其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很少发生,尤其在浸润麻醉下。由于利多卡因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快,弥散广,穿透力强,其效果比普鲁卡因强而持久,近来很多医院用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浅表小手术,如小肿物切除及脓肿切开引流等,偶有发生过敏反应或中毒反  相似文献   
4.
手术访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全面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新的护理模式应运而生,手术前访视已经成为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手术前访视一方面让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与患者有关的重要情况,发现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指导病人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另一方面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注意事项、手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减轻手术治疗给其带来的思想顾虑和恐惧、焦虑心理,缩短护患距离,从而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刘香阁  常玉林  魏倩杰 《河北医药》2012,34(8):1196-1197
腰硬联合麻醉是近年来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麻醉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妇科手术麻醉中,但术中知晓常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给患者留下痛苦回忆,并对身心造成一定伤害,因此,合理选择辅助用药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镇静,消除患者在麻醉和手术中的不良记忆,具有重要意义.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高选α2-择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作用,作为麻醉辅助药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将右美托咪啶用于妇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维持镇静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罗-利混合液与布-利混合液骶管阻滞麻醉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由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的特性,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罗哌卡因应用于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腰麻、臂丛、颈丛麻醉的研究较多,本文主要报道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混合剂与布多卡因、利多卡因混合剂在骶管阻滞麻醉中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管型喉罩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60例,随机分为双管型喉罩组、气管插管组和面罩组各20例。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5~3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0.2mg/kg,长托宁0.1~0.2mg,地塞米松0.2mg/kg,瑞芬太尼2μg/kg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高频喷射呼吸机控制通气。比较3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O2)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双管型喉罩组SBP、DBP、MAP和HR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HR显著低于面罩组(P<0.05);SO2水平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双管型喉罩组发生咽喉疼痛1例;气管插管组拔出气管导管时发生喉痉挛1例,咽喉疼痛15例;面罩组出现腹胀和托下颌时体动3例;3组均未发生反流和误吸等不良反应。结论:双管型喉罩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气管插管和面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治疗围生期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围生期心力衰竭40例,随机分为TEA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洋地黄、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TEA治疗。观察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血量(C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疗法可明显改善围生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常玉林  杨森 《人民军医》2011,(9):788-789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异氟烷全麻对老年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75岁单纯胆囊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术中持续泵入3~5 mg/(kg.h),总量不超过100 mg/kg;对照组采用异氟烷麻醉,根据双频指数(BIS)值,术中维持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0.8%~1.25%。于术前1天及术后3 h、6 h和3天,由同一心理咨询师分别进行一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分值〈24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术前1天两组MMSE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 h、6 h两组评分差异显著(P〈0.05);术后3天两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和异氟烷均能引起老年POCD,但丙泊酚影响强度较异氟烷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