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脂肪酸的合成是正常肝细胞重要功能之一。由肝细胞合成的脂肪酸进一步参与多种人体必须的生命活性物质的合成。如与胆固醇组成胆固醇酯,与蛋白质组成各种脂蛋白等。同时细胞膜的构成,复合脂的构成,衍生脂类的构成均有脂肪酸的参与。脂肪酸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其他生命活动。在正常情况下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长期以来应用传统方法存细胞水平上观察鉴别组织结构,做出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40例肝破裂处理经验及体会。40例中男30例,女10例;最小3岁,最大53岁,20~40岁者占67.5%。闭合性腹部损伤36例,贯穿伤4例。单纯损伤及复合伤约各占半数。肝脏多处损伤略多于单处损伤。我们认为对外伤性肝破裂诊断困难不大,但要对复合伤早期作出诊断并及时对出血和创伤性休克作出抢救和手术准备。 40例中对半数单纯性肝裂伤仅作探查及单纯缝合止血,取得较好较果。对较深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报告采取直接临床标本应用气相色谱检测厌氧菌密度,以求了解不同疾病和同一种疾病不同阶段厌氧菌密度.从而有利于观察疾病的进程和指导治疗. 本组共88份标本,每份取3ml,按VPI手册方法予以处理.分别提取挥发性脂肪酸(VFA)和非挥发性脂肪酸(NVFA),进样量为1μ1.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5.3~1995.12月,采用内窥镜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道疾患7例,除1例失败外,其余6例均切开成功。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应用临床标本进行厌氧菌培养和鉴定,然后增殖,冷冻干燥,其菌粉行气相色谱检测脂肪酸。分析脂肪酸在厌氧菌鉴定方面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通过对10种厌氧菌,21个菌株的细胞脂肪酸的检测,分析其特点,基本上可以识别其特征。为分析某些厌氧菌属、种的化学特征提供了依据。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厌氧菌含有多种脂肪酸。这些脂类物质来自细胞壁外层,是内毒素的主要来源。其中含脂类多的内毒素作用也强,人体毒素反应也就剧烈,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就大。内毒素的作用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含脂类的种类、数量和含量,因此它们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毒性反应也不尽相同.总之由于各种厌氧菌在气相色谱检测时所出现的脂肪酸种类、数量及含量不同,其内毒素产生的毒性作用也就不同,表现在临床上也就有差异.因此对临床病情的判断,疾病的转归和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正常人体肝组织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酸是人体正常肝组织细胞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正常情况下它是一种稳定的化学组分,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而人体器官组织一旦患病,则会破坏这种平衡状态,造成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本实验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检测了31例人体正常肝组织,31份样品均测得三癸烷酸(C13:0)、肉豆蔻酸(C14:0)、棕(木间)酸(C16:0)、硬脂酸(C18:0)、十八碳—烯酸(C18:1)、十八碳二烯酸(C18:2),29份样品测得了十五烷酸(C15:0)、二十碳四烯酸(C20:4),27份样品测得十六联—烯酸(C16:1).说明人体正常肝比较稳定的含有以上9种脂肪酸.本实验得出人体正常肝组织色谱图及质谱图,为进一步应用此法于病理诊断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肝包虫病715例。其中包虫囊肿位于肝脏574例(80.28%),肝脏和其他脏器合并存在者141例(19.73%)。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70岁。本组病人都来自流行区。有犬羊直接接触史者占95.20%,其余为间接接触。Casoni试验阳性者占93%。超声波诊断符合率为  相似文献   
8.
<正> 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为我国广大牧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多见的寄生虫病。此病分为两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引起的肝棘球蚴病及多房性棘球绦病(E.Multilo-cularris)引起的肝泡状棘球蚴虫(AlveolarHydatidatid Dis.AHD)两型在形态学,流行病学,病理,临床过程,预后及处理方法等均有所不同。多房棘球绦虫与细粒棘球绦虫有类似的生活史,但各有其终宿主及中间宿主。多房棘球绦虫主要终宿主为狐,其次为狗和猫,中间宿主为鼠类。细粒棘球绦虫主要终宿主为狗其次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我院1978~1982年收治的胆道残余结石与复发结石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并对新疆地区胆道残余结石、形成残石的有关因素及残石与复发结石的区别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