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预性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0名在2011年至2013年,对我区已婚妇女进行乳腺普查中,诊断为乳腺增生症者,做出分类诊断,有针对性干预治疗。结果:本组800例,治愈335例、显效309例、有效85例,总有效率为91.13%;无效71例,占8.87%。结论:分类干预性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乳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280例(共计280个乳腺病灶)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VTI检查,在VTI检查下对乳腺病变分级,观察乳腺病灶的清晰程度,同时分别通过常规超声、常规超声联合VTI技术对乳腺病变展开BI-BADS分级。分析病理结果,比较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恶性病变的VTI分级、病灶边界清晰程度,同时对比常规超声与常规超声联合VTI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度。结果手术病理学显示280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的202个(占72.1%),恶性的78个(占27.9%);乳腺良性病变的VTI分级主要为II~III级,占77.2%,乳腺恶性病变的VTI分级主要为IV~V级,占80.8%;乳腺良性病变中23.8%在VTI模式下病灶边界清晰,乳腺恶性病变中75.6%在VTI模式下病灶边界清晰;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度为55.3%、96.2%和67.7%,常规超声联合VTI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度为85.5%、98.3%和89.5%,两者检查的特异性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检查联合VTI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十分高的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紫草加减方保留灌肠联合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药物对患者腹水及血清ADA、CA125、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我院就诊行抗结核治疗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紫草加减方治疗,疗程为1个月,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腹水消失时间和腹部包块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腹水和血清ADA、CA125、PCT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腹水消失时间、腹部包块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水和血清ADA、CA125、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紫草加减方保留灌肠联合抗结核药物能显著减轻患者腹痛腹胀,缩短腹水和腹部包块消失时间,降低腹水和血清中ADA、CA125、PCT水平,治疗效果满意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母乳嗅觉刺激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予以早产儿规范护理,试验组在早产儿规范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母乳嗅觉刺激,即将浸润母乳的纱布放置于距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鼻孔2 cm处,每次喂奶前及足跟采血前均予以母乳嗅觉刺激。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经口喂养时日龄、完全肠内营养时日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呼吸暂停次数及呼吸暂停伴心动过缓次数、足跟采末梢血时心脏恢复至基线心率的时间、早产儿疼痛评分、宫外发育指标、常见并发症及住院总天数。结果 试验组在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及达全肠营养时间好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例数的比较无意义,P> 0.05;试验组在体质量增长及头尾增长上好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 0.05;试验组在呼吸暂停及疼痛相关项目比较均好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在常见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母乳嗅觉刺激可以降低经...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以其明显的疗效逐渐成为一种行之有效且具代表性的治疗手段。2008年ACC/AHA/HRS将CRT作为符合条件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Ⅰa类适应证(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NY-HA心功能Ⅲ级或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符合LVEF≤35%、QRS时限≥120ms、窦性心律),其中QRS时限要求≥120ms。窄QRS波心力衰竭患者是否也能从CRT中获益,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文章就CRT治疗窄QRS波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联合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对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2.80%(77/93),漏诊率为17.20%(16/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40.00%(4/10),漏诊率为60.00%(6/10);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76.34%(71/93),漏诊率为23.66%(22/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20.00%(2/10),漏诊率为80.00%(8/10);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9.25%(83/93),漏诊率为10.75%(10/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60.00%(6/10),漏诊率为40.00%(4/10).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规范化吸入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哮喘门诊登记就诊的哮喘患儿128例,分为管理组和非管理组(对照组).随访3年,两组首次就诊时即由我科医师建立门诊档案,对管理组患儿家长进行哮喘规范化教育.根据病情吸入不同剂量的布地奈德或二丙酸倍氯米松,坚持长期维持治疗,而对照组仅于发作期治疗。结果管理组患儿3年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旷课天数、住院次数及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管理组息儿身高年增长速率及体重年增长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哮喘患儿进行规范化吸入激素维持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可有效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旷课天数、住院次数及医疗费用降低,规范化治疗的患儿身高及体重年增长率高于未规范化治疗的患儿。规范化吸入激素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童哮喘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观判断评分和图像测量分析法用于下睑皱纹评估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对57例受试自愿者用主观判断评分和图像测量分析法对其下睑皱纹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主观判断评分和图像测量分析法的参数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把图像测量分析法得到的参数进行分类,进一步探讨各指标和年龄及主观判断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名评估人员的平均Kappa评分也皆大于0.6分,Kappa评分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r=0.903,P0.05);除SER、SESC之外的其他图像测量分析法参数都与年龄及主观判断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NRJ随年龄及主观评分的增大而减小(P0.05);其他参数随年龄及主观评分的增大而增加(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个等级NRJ、ENT、CONT、HOM和VAR参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5.926、15.185、43.107、62.560、27.799,P0.05);NRJ、ENT和CONT参数随着主观判断评分等级升高而降低,HOM和VAR参数随着主观判断评分等级升高而增加;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个等级SESM、SEW、R_1、R_2、R_3和R_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237、34.307、46.822、30.095、50.894、33.607,P0.05);粗糙程度及粗糙度参数均随着主观判断评分等级升高而增加。结论:主观判断评分和图像测量分析法对下睑皱纹评估的效果都比较明显,这两种方法得到的各指标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酒精性心肌病(ACM)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大量饮酒对校正QT间期(QTc)延长的影响机制。方法取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0只。实验组经长期饮酒和灌胃构建ACM小鼠模型,采用心肌胶原染色、病理和电镜下验证ACM模型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并采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对两组小鼠心功能相关参数进行测量;采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小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电生理学检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各种离子通道,急性检测通道相关动力学。结果建模6个月后,经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小鼠QTc明显延长(P 0. 01);而两组QRS间期、RR间期、PR间期及心率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 05)。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 05);而两组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 05)。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明显延长,其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至90%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0. 01)。经心室肌细胞膜片钳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L型钙通道电流密度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但实验组失活动力学检测结果提示半失活电压向负极方向移动,说明较对照组明显失活延迟(P 0. 01),而两组激活动力学检测结果提示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心肌细胞钠电流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激活与失活动力学中半失活电位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长期大量饮酒可使得心室肌钙通道失活延迟,可进一步使得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延长,这可能是ACM小鼠心电图QTc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体式输氧管(舒氧宝)与普通输氧装置的氧疗效果及患者接受程度。方法将2013年5月~11月收入井冈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80例输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一体式吸氧管输氧,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氧装置输氧,记录1h后末梢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氧疗效果。24h后观察痰液性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一体式吸氧管(舒氧宝)输氧湿化效果好,痰液容易咳出,氧气雾化吸入时操作简便不需更换湿化瓶。结论一体式吸氧装置氧疗效果好,更容易为患者接受,节省护理人员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