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什么是胸椎管狭窄症胸椎管狭窄症是发育性因素或由椎间盘退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及小关节增生、韧带骨化等因素导致的胸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引起相应的脊髓、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原因,80%以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OLF)有关,其次为胸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OPLL)、脊柱先天发育性畸形、椎体及小关节增生、氟骨症等。胸椎管狭窄症并不少见,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产生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其能够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与工作,致瘫率高,而临床诊断困难,手术治疗风险大,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胸椎管狭窄症有哪…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67岁,影院检票员,已退休。于入院前半年平地无负重行走时,突闻及骨骼断裂声,即感左髋部疼痛,不能负重,随后逐渐肿胀。经外敷膏药治疗后肿胀消失,但左髋仍疼痛,需扶拐下地活动。4个月后,患者于半卧位打喷嚏时突感右髋部疼痛,此后不能下地活动。半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腰椎椎板减压,侧后方植骨和USS(Universal Spinal System)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1年5月~2003年10月对68例轻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施行腰椎椎板减压,侧后方植骨和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月~2年10月,平均20.4个月。对比手术前后症状恢复程度及滑脱复位程度:68例患者中,39例症状完全消失,22例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的腰痛及下肢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无固定螺钉松动及再滑脱现象。优良率89.7%。结论:应用USS脊柱内固定系统和侧后方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复位满意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医用仪器中常用电池的种类、特性.介绍了其日常使用的注意事项及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18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锚钉内固定,15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丝线固定术、9例行单纯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对手术前后JOA评分、颈肩痛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23个月),42例患者均获随访,锚钉内固定组、丝线固定组、单纯减压组术前术后各组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术后颈肩部疼痛评分锚钉内固定组优于其他两手术组(q检验,P<0.05).颈椎节段最大活动度、活动节段最小残留率、脊髓膨胀率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后路椎板成型和椎板减压是治疗混合型OPLL的有效方案;颈椎节段最大活动度、活动节段最小残留率、脊髓膨胀率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相关性;锚钉内固定对术后颈肩痛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津地区部分人群骨质疏松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骨质疏松症(OP)成为常见病患,轻者可引起患者慢性腰背痛及四肢骨关节痛,重者造成骨折、致残、死亡,以及昂贵的治疗费用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对OP的预防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内外在OP的病因学上作了大量研究,发现影响OP的因素很多,并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为此,本研究针对天津地区人群OP患者综合多项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找出影响天津地区人群OP发病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OP的预防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七叶皂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LIDP患者分为治疗组(七叶皂苷组)40例,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及七叶皂苷25mg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治疗(能量合剂、止痛药物、牵引等)两组均治疗14d,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gt;95%,高于对照组80%,Ridit分析P&;lt;0.05;无一例发生肝、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七叶皂苷治疗LIDP安全、有效,早期治疗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和腰部体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与颈椎X线片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颈椎MRI及X线片上测量T1倾斜角(T1-Slope,T1S)、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颈倾斜角(neck nilting NT)、C2-C7 Cobb角(Cobb角)等矢状位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式的差异性,利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两种测量方式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建立两种测量方式各参数的线性模型。结果:X线片上测量的NT、Cobb角与MRI上测量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T1S、TIA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MRI上,TIA与T1S(r=0.677)、NT(r=0.547)、Cobb角(r=0.5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T1S与TIA(r=0.677)及Cobb角(r=0.514)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NT不存在相关性。在X线片上TIA与T1S X(r=0.706)、NT(r=0.361)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Cobb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T1S与NT(r=-0.325)、TIA(r=0.706)及Cobb角(r=0.37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RI上T1S、NT、TIA和Cobb角与X线片上T1S(r=0.660)、NT(r=0.624)、TIA(r=0.746)和Cobb角(r=0.547)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Cobb(X)=8.12+0.59Cobb(MRI),T1S(X)=10.12+0.58T1S(MRI),TIA(X)=25.74+0.64TIA(MRI);NT(X)=23.55+0.51NT(MRI)。结论:颈椎MRI上测量的TIA及TIS与X线片上相近,NT和Cobb角与X线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用MRI测量的参数来评价颈椎矢状位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态发生蛋白进行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效果。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于脱钙骨基质材料,以骨形态发生蛋白进行成骨化诱导。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以骨髓间质干细胞+脱钙骨基质+骨形态发生蛋白、B组以脱钙骨基质、C组以自体髂骨行L5,6横突间融合。术后8周取腰椎标本,评估植入材料融合情况;行DR片灰度分析,计算成骨密度及成骨面积;行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横突间融合形态。HE染色分析横突间融合组织结构。
结果 大体可见A组及C组植入材料与宿主横突融合,融合组织质地硬,形态不规整;B组横突间植入材料大部分被吸收。DR片示A组与C组横突间呈高密度影,成骨密度不均;B组未达到骨性融合。CT示A组与C组融合标本有明显的连续骨痂通过横突间区;B组未见连续骨痂。A组成骨密度和成骨面积均高于B组,与C组无差异。组织学观察示A组与C组大量软骨形成,靠近横突处新生骨小梁形成;B组横突间连接主要为纤维组织。
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态发生蛋白行兔腰椎横突间融合,其成骨能力接近自体髂骨,优于单纯应用脱钙骨基质。  相似文献   
10.
脊柱中柱韧带结构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中柱韧带结构纤维环后缘及后纵韧带完整性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Dem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骨折椎体椎板减压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腰椎x线片可见椎体高度及LSA、RSA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ASIA评分在术后3个月有0~2级的恢复,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柱中柱韧带结构完整组患者术后影像学参数及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脊柱中柱韧带结构破裂组患者.[结论] 经后路椎板减压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中柱韧带结构完整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近期随访观察发现能够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的目的,术后疗效优于脊柱中柱韧带结构破裂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