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综合治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比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及同步放射治疗加化疗的疗效,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法.方法 64例Ⅱ+Ⅲ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两组,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组(诱导化放组)32例,采用EP方案(顺铂100 mg/m2,第1天,依托泊甙100 mg/m2,第1~3天)化疗2~3个周期,每4周为1个周期;完成后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量60~70 Gy,6~7周完成.同步放射治疗加化疗组(同步放化组)32例,采用EP方案(顺铂20 mg/m2,第1~5天,依托泊甙50 mg/m2,第1~5天)化疗2个周期,每4周为1个周期;化疗第1天开始行放射治疗,总剂量为60~70 Gy,6~7周完成.结果诱导化放组有1例未完成治疗计划,同步放化组3例未完成治疗计划.诱导化放组完全缓解率占31.3%,部分缓解率占50.0%,无变化+病变进展占18.7%;同步放化组分别占37.5%、46.9%、15.6%,2个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1,P>0.05).诱导化放组中位生存期为13.4个月,同步放化组为21.6个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8,P<0.05).1、2、3年生存率诱导化放组分别为65.6%、21.9%、12.5%,同步放化组分别为71.9%、43.8%、31.3%,2个组生存曲线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7.06,P<0.01).毒副反应方面,同步放化组高于诱导化放组,尤以造血系统毒性明显,但能为绝大多数患者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能延长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顺铂为基础的不同化疗方案同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局部晚期NSCLC,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按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EP(顺铂和足叶乙苷)方案组(57例)、NC(顺铂和多西他赛)方案组(41例)和DC(顺铂和长春瑞滨)方案组(22例),观察3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2级放射性肺炎EP方案组为33.3%( 19/57),NC方案组为29.3%( 12/41),高于DC方案组[22.7%(5/22)];≥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EP方案组为10.5%(6/57),NC方案组为9.7%(4/41),DC方案组为4.5% (1/22);但是3组在发生放射性肺炎级别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3组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的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同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发生放射性肺炎是可以耐受的,接受顺铂和多西他赛、足叶乙苷、长春瑞滨联合化疗对放射性肺炎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多西他赛能提高肺的耐受性,具有较强的放射增敏效应,对于老年且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可考虑优先多西他赛化疗,以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重离子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否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方法 将26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重离子束局部外照射,在治疗前后分别取患者外周血,采用化学发光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IgG、IgA、IgM的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结果 NK细胞、CD4^+ T细胞、CD8^+T细胞及CD4^+ T/CD8^+T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重离子治疗对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颈部是肿瘤转移的高发部位,因特殊的解剖关系,手术常不能满意切除或不能切除.对这部分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决定了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本研究用放疗联合微波热疗的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织间插植并腔内近距离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5 例手术+放疗与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宫颈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A组37例采用组织间插植+腔内近距离调强适形放射治疗,B组28 例采用三维适形+传统腔内放射治疗,比较A、B两组的疗效差异与毒副反应.结果 A 组37 例复发性宫颈癌完全缓解+部分缓解33 例、稳定+进展4例;B 组28 例复发性宫颈癌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8 例、稳定+进展10 例,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 =5.849,P =0.016).1、2、3 年局控率,A组分别为86.2%、73.7%、43.7%,B组分别为77.7%、59.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75,P =0.032);1、2、3 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88.5%、75.4%、47.6%,B 组分别为78.2%、60.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40,P =0.042).毒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A、B两组分别为10.8%、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33,P=0.033);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A、B两组分别为13.5%、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705,P =0.017);放射性盆腔纤维化发生率A、B 两组分别为13.5%、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8,P =0.929).结论 复发性宫颈癌组织间插植+腔内近距离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体外三维适形放疗+传统腔内放射治疗相比有明显优势,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毒副反应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患者血红蛋白(Hgb)水平对根治性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经病理诊断证实宫颈癌患者862例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外照射采用8MV X射线前后二野或盒式四野照射方法,剂量(30~36)Gy后行宫旁淋巴引流区推量照射(18~24)Gy;宫颈腔内近距离放疗(6~7)Gy/次×(5~6)次;放疗总剂量:A点(60~70)Gy,B点(50~55)Gy。放疗中对症止血治疗。结果 不同程度贫血对宫颈癌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 Hgb浓度影响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放疗前尽量提高患者Hgb水平至100g/L以上。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中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中或放疗后并发口腔放射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997- 0 1~ 1999- 0 1用沙参麦冬汤治疗头颈部肿瘤因放疗所致口腔损伤者 81例 ,对照组 2 0例。结果 :服药后口腔损伤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服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唾液量分别 (4 .2 7± 3.11)ml和 (0 .2 1± 0 .12 )ml,pH分别为 (6 .45± 1.12 )和 (5 .2 9± 0 .2 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服药组其CD4+ 增高 ,CD8+ 降低 ,CD4+ /CD8+ 比值升高 ,P <0 .0 5。结论 :沙参麦冬汤对于因放疗导致的放射性口腔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临床未见有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浅表部位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或术后放疗,但重离子束治疗浅层肿瘤的研究报道少见,为此用重离子束照射技术对15例浅表肿瘤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现将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脊柱转移癌的单纯放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柱是恶性肿瘤最易发生转移的器官之一,尤其是胸、腰椎多见,占脊柱转移癌的90%左右。笔者探讨单纯放疗对脊柱转移癌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B超、X线模拟定位机、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等医学影像技术对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重离子适形放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1月-2011年7月27例重离子束照射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医学影像方法在治疗前进行定位及治疗后疗效评价,以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离子束照射定位方式及影响精确度的因素.结果 B超、X线模拟定位机、CT等在重离子照射治疗定位中均发挥重要作用,B超在浅层肿瘤中定位简单方便,且便于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优于X线模拟定位机;CT在深部肿瘤中定位精确,确定靶区和治疗计划,优于B超及模拟定位机.结论 应用B超、CT等确定重离子照射靶区及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是非常必要的.B超经济实用,简单快捷,在浅层肿瘤中作用理想;CT显示解剖图像清晰,并可在适形放疗中根据肿瘤亚临床区域及治疗需要投影形状设计射野制定治疗计划,且方便验证.B超、X线模拟定位机、CT三者结合在重离子适形放疗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