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标准型喉罩(SLMA)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观察通气效果及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喉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和SLMA组,两组均应用4号喉罩;PLMA组沿食管引流孔插入14号胃管。观察两组喉罩一次置入的成功率、漏气率、呼吸道密封压及胃胀气情况。以BicoreCP100多功能呼吸监护仪监测气腹前、后10 min及放气腹后5 min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和胸肺顺应性(CL)。结果SLMA组一次置入的成功率为96.7%,PLMA组为93.3%。插入时间SLMA组为(28±10)s,PLMA组为(39±15)s;呼吸道密封压SLMA组为(16±3)cm H_2O,PLMA组为(26±4)cm H_2O。PLMA组均成功插入胃管。SLMA组8例患者出现胃胀气,PLMA组无一例出现胃胀气。SLMA组漏气率明显高于PLMA组(P<0.05),但气腹前、后漏气率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气腹后PETCO_2、PIP、Raw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CL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LMA完全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且与SLMA相比密封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商品名:佳乐施)预扩容对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TVP术的老年病人6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预输注佳乐施组(G组),乳酸钠林格液组(R组),每组各30例。麻醉前分剐以15ml/(kg·h)的速度输入佳乐施或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麻醉后2组病人输液管理相似。观察麻醉后5、15、30、45min各时点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记录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的例数。结果 2组扩容后MAP、CVP有所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麻醉后15、30、45min各时点R组的MAP、CVP与G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G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R组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的例数多于G组(P〈0.05)。结论老年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TVP术,预输注佳乐施能保持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疾病诊断相关组(DRG)的上海市嘉定区某二级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与绩效评价干预模式进行分析,为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组以"DRG住院医疗服务监测与分析系统"等为研究平台,通过在线上报的病案首页信息,对某二级综合性医院2018—2019年基于DRG的住院患者入组病例数、CMI值、DRG组数和总权重等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区域病种难度、区域手术难度以及MDC医疗服务能力、效率和安全进行比较,并从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8年总病例数12464例,入组病例数12398例,入组率为99.47%;2019年总病例数12301例,入组病例数13037例,入组率为99.51%。其中DRG组数上升了7.94%,CMI值上升了9.64%,呈良好发展态势。产能、效率、安全和综合得分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安全得分上升了12.66%,综合得分上升了6.12%。MDC医疗服务能力、效率和安全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呈上升趋势。结论基于DRG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发现医疗行为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通过DRGs这个管理工具在费用控制、质量管理、安全控制、学科评估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其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松监测下指导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组(A组)和传统气管拔管组(B组)各50例.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MAP,HR,脑电双频指数(B1S),四个成串刺激(TOF),TOF<0.9为肌松残余.结果:肌松监测组MAP,HR指标稳定(P>0.05),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结论: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通过开发基于信息化的手术分级及非计划再手术管理智能实时监控系统,以提高手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方法通过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开发的“南翔医院手术及非计划再手术智能监控系统1.0”,对,手术及非计划再手术进行实时监控。结果与传统的手术检查模式相比,基于信息化的手术分级及非计划再手术管理智能实时监控更为及时、有效,有助于提高检查效率和质量。结论基于信息化的手术分级及非计划再手术管理智能实时监控已具备现实可能性,可以将事后监控前伸,提高手术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对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手术安全也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去极化肌松药发生残余阻滞作用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非去极化肌松药发生残余阻滞作用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年龄、性别、选用的药物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与非去极化肌松药肌松效应的关系来阐述肌松药发生残余阻滞作用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性别、药物、并存疾病等均可影响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肌松效应。结论掌握相关因素、合理掌握肌松药的用量、做好肌松监测工作,对预防术后肌松残余及呼吸系统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的精神活动、人格、社交活动以及认知能力的变化被统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其临床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等的损害和社交能力的降低,该综合征可以在术后数天到数周发生,可能持续长久.  相似文献   
8.
既往我院对短小手术多用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存在操作费时,效果不够完善,病人普遍心理紧张等缺点。因此,我们选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麻醉苏醒等方面的影响,并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比较,评价其用于短小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住院病人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病例入选条件为:①术前无明显呼吸、循环和内分泌系统疾患,肝肾功能和神经精神系统正常;②严格禁食8h,禁饮6h;③术前诊断明确,估计手术时间短于1h;④易于维持气道通畅,不存在困…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3组,2组人工流产术中分别应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利多卡因,另1组为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观察3组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发生率、宫口松弛情况及出血量,并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P、SPO2、HR、RR变化、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镇痛评分、定向力恢复、术后VSA评分及副反应。结果: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镇痛效果明显,与利多卡因组、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苏醒早,术后血压、心率、呼吸无明显变化,出血量与对照组、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可靠,适合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要求,但必须注意术中严密观察监测呼吸和心率,并缓慢推注以减少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氟哌利多具有较强的镇静,止吐作用。临床常用于抗恶心,呕吐,全麻及术后镇痛的辅助用药。有关氟哌利多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现象时有报告。近3年我院常规将氟哌利多用于辅助术后镇痛,并发生10例锥体外系症状,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