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诱因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差异和近10年发病诱因的变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市第八医医院住院治疗的537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发病诱因、转归(好转/死亡),并计算28 d病死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诱因对28 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537例患者中HBV相关ACLF 511例(95.16%)、HCV相关ACLF 3例(0.56%)、酒精性肝炎相关肝衰竭2例(0.37%)、未分型18例(3.35%)、HBV/HCV重叠感染1例(0.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ACLF 2例(0.37%)。537例ACLF患者中,34.8%无发病诱因,17.1%未规范治疗,16.0%为HBV-ACLF停用核苷类似物(NAS),9.7%饮酒,6.9%合并感染,手术和应用肝损药物分别占3%。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发的ACLF 28 d病死率与无诱因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53、11.351、4.274,P值均<0.05)。手术[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95%):2.132(1.240~3.664)]、感染[HR及95%CI:1.942(1.262~2.989)]是诱发慢性肝病患者发生ACLF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后5年发病诱因与前5年发病诱因比较,药物诱发ACLF患者比例明显增高(χ2=6.365,P<0.05)。结论ACLF患者存在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因时,与无诱因患者比28 d病死率增高;手术和感染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近5年药物诱发ACLF的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并依据这种方法分析甘草酸铵类制剂中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2种差向异构体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调节pH至7.0)-乙腈(80∶2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结果: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2.500 mg·mL-1(r=0.9990)和0.025~2.000 mg·mL-1(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0%和102.5%。同一色谱图中,2个色谱峰间的分离度大于1.5。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分析甘草酸铵类制剂中甘草酸差向异构体的含量,甘草酸铵类制剂中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比例不一,应完善标准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丙谷胺的有关物质的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2%乙酸铵-甲醇-乙腈(60:30:10);流速:lml/min;检测器:UV;检测波长:240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主峰和紧邻杂质峰能得到较好分离,精密度和理论塔板数很好。结论:HPLC法可用于丙谷胺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转移因子制剂中核苷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抗坏血酸-钼蓝显色定磷法,检测核苷酸中有机磷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为3.015μg/ml-15.075μg/ml,r=0.9999,回收率良好.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为转移因子制剂中核苷酸的定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45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血糖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彭广军  梁璐  杨伟红  宋红波 《河北中医》2009,31(10):1549-1552
目的观察对肠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急性肺损伤早期模型应用低温干预的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肛温37-38℃)、缺血对照组(肛温37-38℃)、浅低温组(肛温32-35℃)、中低温组(肛温28-32℃)各15只。采用完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开放后再灌注6 h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IIR)致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使用体表降温方法控制体温。实验过程中监测动物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和呼吸频率;IIR前、IIR后6 h内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对照组随着IIR时间的增加,逐渐发生低氧血症;进行低温干预后,同缺血对照组相比,浅低温组和中低温组的低氧血症得到改善,平均动脉压升高,心率减慢(未出现心律失常),呼吸频率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浅低温组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小于中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中低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肺损伤早期,浅低温和中低温对循环、呼吸和凝血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浅低温和中低温治疗方法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核,也称为第一方审核,用于组织的内部目的.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活动.在实验室认可领域,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17025:2005)4.14为内部审核,其第1款指出"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在资质认定领域,《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10为内部审核,指出"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但与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问题不仅在于研发水平落后,还在于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因此,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营销人才培养,对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与人凝血酶原片段F1+2(F1+2)、纤维蛋白肽A(FPA)、FPB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第八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60例,依据DIC评分高低分为A组(DIC评分4~6分,n=19)、B组(DIC评分7~9分,n=27)、C组(DIC评分10~12分,n=14)。观察3组患者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的F1+2、FPA、FPB差异,同时分析DIC评分与5个时期F1+2、FPA、FPB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不同时期血清中F1+2、FPA、FPB均依次增高(F/P=10.835/0.000、14.968/0.000、26.983/0.000、3.737/0.030、6.219/0.004,27.183/0.000、38.867/0.000、38.007/0.000、8.157/0.001、10.725/0.000,21.119/0.000、22.856/0.000、6.370/0.003、7.958/0.001、16.840/0.000)。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DIC评分与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血清中F1+2、FPA、FPB均呈正相关(r/P=0.535/0.000、0.600/0.000、0.582/0.000,0.513/0.000、0.739/0.000、0.601/0.000,0.668/0.000、0.707/0.000、0.410/0.001,0.297/0.021、0.474/0.000、0.439/0.001,0.422/0.001、0.522/0.000、0.640/0.000)。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DIC评分与F1+2、FPA、FPB呈正相关,F1+2、FPA、FPB可能与DIC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血浆输注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休克患者休克持续时间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肾综合征出血热休克患者100例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白蛋白联合血浆输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休克持续时间、肾功能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休克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渗出性肺炎、继发菌血症、多器官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蛋白联合血浆输注治疗可缩短肾综合征出血热休克患者的休克持续时间,提高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