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逆向追踪法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中的具体效果及评价,进一步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5级本科临床专业见习生84名,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实验组采用逆向追踪法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析两组学生主观测评及客观测评成绩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统计结果显示,通过逆向追踪法学习的实验组,主观测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客观测评中,见习考核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将逆向追踪法模式教学应用于临床见习教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优于传统的以讲座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介素(interleukin,IL)-18对大鼠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模型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构建IL18-p CDH-GFP、IL18-LMP-sh RNAmir1病毒载体。SD大鼠(n=27)随机均分为3组。过表达组:尾静脉注入IL-18慢病毒过表达载体(IL18-p CDH-GFP,100μl);抑制组:注入IL-18逆转录病毒抑制载体(IL18-LMP-sh RNAmir1,100μl);对照组: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00μl)。注射24 h后,SD大鼠行狭窄法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造模,造模后24 h解剖观察IVC血栓形成情况,并取材称量血栓重量及长度;血栓静脉管壁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8表达情况。结果:IL18-p CDH-GFP、IL18-LMPsh RNAmir1病毒载体的体外细胞实验具备理想的过表达率及抑制率。各组大鼠造模后24 h可见稳定血栓形成。IL-18过表达组的平均成栓长度和重量较IL-18抑制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组中IL-18在大鼠静脉壁表达量明显增加(F=3.784,P<0.05)。结论:IL-18表达量增加,对大鼠DVT造模后IVC血栓形成有促进作用,而表达减少亦对成栓有影响,其表达状况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发展有关,IL-18介导的促炎反应在静脉血栓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目的: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11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100只大鼠作为实验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髋人字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在伤后即刻、24,72,120和168h时相点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Affymetrix 230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与结论:在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演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组的表达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其参与血栓形成过程,可能是影响深静脉血栓生物学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目的: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从11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100只大鼠作为实验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髋人字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在伤后即刻、24,72,120和168 h时相点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Affymetrix 230 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 结果与结论:在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演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组的表达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其参与血栓形成过程,可能是影响深静脉血栓生物学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变化与深静脉血栓疾病(DVT)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DVT病例(DVT组,n=40)、实验对照组(n=40)、健康对照组(n=20)的血液,以ELISA法检测其中IL‐18的表达并分析差异;培养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行目标蛋白免疫荧光检测明确其定位;构建人IL‐18过表达和干扰病毒载体(IL‐18‐pCDH‐GFP、IL‐18‐LMP‐shRNAmir1)感染HUVECs并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和KEGG Pathway 等生物信息技术,分析IL‐18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人血 ELISA 检测发现在 DVT 组和两对照组中 IL‐18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48,P<0.01);实验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IL‐18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目标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人IL‐18过表达和干扰载体经病毒转染后感染 HUVECs ;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与正常细胞比较,过表达载体 IL‐18‐pC‐DH‐GFP感染细胞有17条信号通路下调、16条上调;干扰载体IL‐18‐LMP‐shRNAmir1感染细胞有23条信号通路下调、9条上调。结论 IL‐18对HUVECs有确切影响,同时与DVT疾病密切相关,有希望作为深静脉血栓疾病临床预测诊断的候选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水平与静脉血栓性疾病(VTE)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下腔静脉(IVC)血栓造模,检测造模后2、8、24、72 h各组大鼠血液中GPⅠbα、vWF的变化情况;收集30例DVT患者、30例实验对照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样,ELISA法检测GPⅠbα、vW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鼠造模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血GPⅠbα、vWF水平均呈增高趋势。在下腔静脉受损、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2 h),GPⅠbα、vWF水平未明显增高;而在2~24 h血栓形成高峰阶段,假手术组与模型组GPⅠbα、vWF水平升高,模型组GPⅠbα、vWF升高更显著;24~72 h稳定血栓形成,GPⅠbα水平降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vWF水平仍表现高于2 h和对照组。DVT患者组GPⅠbα、vWF表达水平高于无DVT患者组及健康人对照组(P0.05)。结论血GPⅠbα、vWF表达水平随DVT发生而升高,与VTE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评价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模拟和预测系统(CASSOS 2001)的准确性。方法将25例颌面畸形患者术前X线侧位定位片及彩色软组织侧面照输入CASSOS 2001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通过骨段移动来模拟正颌手术,预测术后咬合关系及软组织侧貌;再将术后X线侧位定位片输入该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选取10项测量参数,将术后实际结果和术前预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硬组织相关的4个测量项目(SNA角、SNB角、ANB角、MP-SN角),其术前模拟结果和术后真实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相关的6个测量项目中,仅上唇长一项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项包括Sn(鼻下点)到零子午线的距离、Pog'(软组织颏前点)到零子午线的距离、面突度、鼻唇角及唇颏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软组织相关项目的均差及标准差普遍大于硬组织相关项目。结论 CASSOS 2001系统对于正颌术后硬组织变化的预测是准确的,对软组织变化的预测略有不足,尤其是唇部。标志点的定位误差,软硬组织移动比例的差异等均会对预测结果产生影响,因而CASSOS 2001系统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8.
宋恩  李光第  娄振凯  王扬  赵学凌 《天津医药》2014,(12):1176-1179
目的 建立大鼠下腔静脉狭窄法深静脉血栓(DVT)模型,检测大鼠血液中β-2糖蛋白1(β2-G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因子(TF)表达变化,研究其与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于造模后2 h、8 h、24 h分为3个亚组,采集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5 m L,ELISA法检测β2-GP1、VEGF、TF水平。结果 大鼠血液中β2-GP1、VEGF、TF表达在对照组与假手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2~24 h,β2-GP1、VEGF、TF在血液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24 h时达峰值,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后2 h组和造模后8 h组(P<0.01),其余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DVT形成过程中,β2-GP1、VEGF、TF可能起到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刨伤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目的: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11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100只大鼠作为实验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髋人字石膏固定_疗式,建藏大鼠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在伤后即刻、24,72,120和168h时相点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Affymetrix230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与结论:在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演化过程中,壤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组的表达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其参与血栓形成过程,可能是影响深静脉血栓生物学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目的: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从11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100只大鼠作为实验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髋人字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在伤后即刻、24,72,120和168 h时相点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Affymetrix 230 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 结果与结论:在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演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组的表达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其参与血栓形成过程,可能是影响深静脉血栓生物学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