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病毒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治疗不当易引起多种不良后果。1994-1999年,我科采用中药灌肠方法治疗病毒性腹泻患儿100例,疗效确切,现将灌肠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双容积重建(DVRT)技术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程度评价的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单中心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27枚动脉瘤)。随机分为常规评估组和DVRT评估组,每组56例。常规评估组在术前血管造影和麻醉后3D重建基础上选择最佳工作角度行动脉瘤介入栓塞,2D-DSA评估为致密栓塞后完成手术;DVRT评估组在2D-DSA评估致密栓塞后行3D采集和DVRT,评估为非致密栓塞继续介入干预,评估为致密栓塞完成手术。对比两组术中对比剂用量、X线剂量,术后出血复发率及手术费用等情况。结果 DVRT评估组未出现出血复发,常规评估组出血复发率为5.36%(3/56)(P<0.05)。两组患者术中对比剂用量、X线剂量及手术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全脑血管DSA复查显示,DVRT评估组、常规评估组血栓形成分别为1例(1.8%)、7例(12.5%),动脉瘤复发分别为0例、6例(10.7%),脑梗死分别为0例、5例(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6.340、5.234, P<0.05)。 结论 DVRT技术可有效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栓塞程度,对手术策略选择起到积极指导作用,并显著降低非致密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Gefitinib和Erlotinib已在中国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突变是靶向药物TKI治疗有效的一个预测指标.有关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已有若干报道,本文意在探讨中国北方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外显子18-21的突变特点.方法:收集50例来自北方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冰冻组织标本,进行EGFR基因外显子18-21的突变检测.结果:5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共检出突变15例(30%),其中外显子19突变6例,均为缺失突变del E746-A750,外显子21突变9 例 ,除1例为L861Q外, 其它均为 L858R替代突变 .女性患者的突变率( 12/23,52%)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 3/27 , 11%),P=0.002 ;腺癌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突变率( 13/26,50%)显著高于鳞癌患者的突变率( 2/20,10%),P=0.005;非吸烟者的突变率(10 /25,40%)高于吸烟者的突变率(5/25,20%),但无显著性差异,P=0.217.与其它报道比较,结果显示北方地区EGFR基因突变的总体发生率与其他地区无显著性差异 ,外显子19、20、21发生突变所占的比例除云南更常见于外显子19,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与其他地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北方地区突变的形式相对单一 .结论:中国南北方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及主要突变类型基本一致,北方地区突变类型较单一,可给予针对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肿瘤伴发贫血及其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伴发贫血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 (SF 36简表 )对 2 6 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评定 ,并分析这些患者的贫血情况与其他一些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1)在 2 6 3例患者中总贫血发生率为 4 8 3% ,其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率最高 ,为 70 6 % ;血液系统肿瘤发生 3、4级贫血的比例最高 ,为 2 9 2 %。不同病种发生贫血的比例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2 )随肿瘤分期的升高 ,贫血发生率逐渐升高 ,且存在统计学差异 ,说明进展期肿瘤更易发生贫血。 3)不同性别、年龄和病程发生贫血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 4 )贫血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单因素分析显示 ,贫血对体能状态、精神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影响 ,随贫血的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5 )对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 ,显示贫血对于体能状态、精神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均存影响。结论 :轻、中、重度贫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体能状态和精神状态均有影响 ,且随着贫血的加重而加重 ,必须充分重视纠正贫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供一种对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行剖宫产73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2例(53个肢体),均给予溶栓抗凝药物、中草药活血化瘀并以中草药汤剂湿敷惠肢治疗,平均随访18个月(6个月-24个月)。结果32例患者均治愈,无1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治愈率100%。结论中西药物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尤其是中草药的治疗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建议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6.
胸科手术具有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麻醉实施有一定难度。本文旨在研究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血糖浓度等变化,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行紫杉醇动员的26例乳腺癌患者,紫杉醇(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 h)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 μg /(kg·d) 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术后分期以及既往化疗等因素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细胞数的影响。结果白细胞计数于紫杉醇化疗后中位7d降至1.0×109/L 左右,皮下注射rhG-CSF中位4d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总MNC平均(7.89±1.45)×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4.88±1.54)×106/kg。年龄与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相关。而其他因素对MNC及CD34+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显著影响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  相似文献   
8.
脾功能亢进症的脾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或多种病因导致的脾功能过度增强而不适当地隔离和破坏血液成分所引起的一组症状。由于外科脾切除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和出血,随着介入技术开展及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功能性脾切除”的方法以治疗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内分泌治疗耐药型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入组18例依维莫司治疗的多线治疗患者的资料;依维莫司用量为10 mg/d ,随患者口腔溃疡程度调整剂量为5 mg/d或隔日5 mg ,联合依西美坦25 mg/d治疗者12例,联合来曲唑2.5 mg/d者3例,联合氟维司群每个月500 mg者3例(第一个月为500 mg分2次);每两个月评估一次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14个月;3例患者治疗1个月,其中1例因骨髓抑制停药,2例因费用停药。15例患者可评估疗效,4例(26.7%)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4例(26.7%)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46.7%)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6.5个月(2~14个月)。呼吸困难4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严重病变);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其中2例为4级的严重口腔溃疡伴发热;仅1例患者未减量,其余均因口腔溃疡导致依维莫司减量。结论经多线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仍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谨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胸壁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54例术后以胸壁复发为首发转移部位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项临床和病理因素同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并搜索万方及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54例患者原发肿瘤术后无病生存期(DFS)为4~277个月,中位DFS为50个月。单纯胸壁转移患者局部复发后无进展生存期(PFS)2~120个月,中位PFS为21个月。单纯胸壁转移组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原发肿瘤病理类型、脉管癌栓情况、激素受体水平、HER2表达情况是原发肿瘤术后DFS及OS的相关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脉管癌栓情况、术后辅助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原发肿瘤术后DFS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将增加远处转移及死亡风险,明确高复发风险因素,采取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