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根据应用MED的时间将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两组。2000年12月~2002年11月治疗42例为A组,2002年12月~2004年8月治疗47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大于B组(P﹤0.05),而优良率则小于B组(P﹤0.05)。A组病例术中硬膜及神经根损伤3例,B组病例术中无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切口感染及椎间隙感染。结论:熟练的手术操作,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发挥MED的优势,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科指端伤逐渐增多,特别是指腹缺损的病例较多。我科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住72例计90指,分别采用邻指皮瓣、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均获得创面一期闭和。部分病例经半年一三年随访,所修复手指外形满意,其中采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指腹获得了外行满意,质地饱满,色泽红润,耐磨,感觉部分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甲下外生骨疣是发生于末节指(趾)骨的良性骨肿瘤,临床较少见,由于发病缓慢,症状特殊,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皮疣、嵌甲、感染等症而延误治疗。作者自2001年5-2006年1月共收治12例,经术后长期随访,疗效较为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我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左侧肝管结石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6年前因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1年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出现寒战、高热(最高体温达到41.3℃),近1年伴有上腹部疼痛,间断性发作,逐渐加重,但巩膜及皮肤从未黄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联合透光旋切系统TrivexTM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5例(17条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采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大隐静脉内翻剥脱,曲张静脉团透光旋切术,创面用康惠尔清创胶换药。结果全组手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浅静脉曲张消失,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无皮肤溃疡及浅静脉曲张复发,12例静脉性溃疡短期愈合,最短术后7d愈合,最长8周愈合。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安全有效,损伤小,溃疡愈合时间短,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术式,T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有利于胆道的愈合,防止胆漏以及胆道高压等并发症的发生[1]。长时间T管开放引流,大量胆汁、电解质及消化酶丢失,很多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精神萎靡,影响疾病的治愈和健康的恢复[2,3]。我科利用中心静脉压测压装置监测胆道压力,根据胆道压力决定拔管时机和拔管时是否需要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2016年1~6月在我院择期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52例,现将胆道探查术后胆道压力测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致的临床综合征,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目前,主要有3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131 I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比较简便,可调性强,但需长期服用,少数个体可出现骨髓抑制和肝脏损伤;131 I治疗不易掌握核素碘的剂量,易造成甲亢复发和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易发生甲亢危象。2018年7月我科对1例甲亢接受上述3种方法均失败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选择单侧腰腿痛,单一神经根受累且腿痛症状大于腰痛,影像学显示单间隙侧后方突出或脱出,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一致的患者46例采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microendoscopyd iscetom.MEDⅢ)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结论:中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之一,虽不能完全取代常规手术方法,但是掌握好其适应证,中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增加的趋势,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特别是手术后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引起静脉血栓。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关知识,可帮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住院日期,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4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32例,平均随访13个月28例闭合性骨折手术切口皆一期愈合,4例开放性骨折伤口均一期愈合.26例于术后8~12周达临床愈合.5例于术后16周内达骨性愈合,1例于术后16~22周达骨性愈合.根据后期的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将疗效分级:优26例,良5例,可1例.结论 MIPPO技术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可保护皮肤软组织,减少骨折端血供的破坏,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