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72例(A组),采用开颅夹闭治疗26例(B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2组的预后,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2组动脉瘤闭塞情况,观察2组术后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组预后良好66例(91.7%)、动脉瘤完全闭塞65例(90.3%)、术后发生缺血并发症10例(13.9%),B组分别为23例(88.5%)、25例(96.2%)、5例(19.2%),2组预后良好率、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术后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是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χ~2=5.624,P=0.018)。结论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动脉瘤大小是其预后影响因素。术前充分评估及个性化治疗对于提高预后良好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Introduction Strokeisoneoftheleadingcausesofdisability worldwide.Effectivetherapeuticsfortherehabilitationof strokesurvivorshaveyettobedeveloped.Bonemarrow stromalcellsormesenchymalstemcells(MSCs)havethe potentialforself renewalanddifferentiationintodiverse celltypes.Anumberofrecentpublicationshavereported thatMSCscannotonlygiverisetobone,cartilage,but alsodifferentiateintomyocytes,hepatocytes,glialcells,andneurons[1,2].Itisindicatedbysomestudiesthat MSCscanpassthroughtheblood brainbarrie…  相似文献   
3.
脑内窥镜辅助下单鼻孔入路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经蝶窦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优缺点、手术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RI明确诊断,运用直径4mm的0°、30°内窥镜监视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对38例垂体腺瘤进行手术切除。结果29例垂体腺瘤得到完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6例术前视力损害的患者中,25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无改变。术后1例出现永久性尿崩伴垂体功能低下者需药物治疗。术后未见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辅助下经蝶窦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是一个简便、安全、微创的新技术,只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细胞移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促进新生血管生长的治疗手段。同样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血液循环的再建立,对于脑缺血区域受损而未死亡神经元的修复以及为植入的组织与细胞的成活和分化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均具有重要意义。而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是否会促进脑缺血区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行血运重建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经颈动脉移植自体骨髓细胞对脑缺血区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和泌尿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4在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江西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10只,体质量250~300g,清洁级。干预: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经颈动脉注入自体骨髓细胞。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经颈动脉注入自体骨髓细胞,对照组5只注入生理盐水。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微血管计数。观察脑缺血区血管增生状况。主要观察指标:微血管密度。F8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后大鼠在皮质缺血区的微血管密度为(159.15&;#177;40.4)血管数/mm^2,明显较对照组大鼠(81.70&;#177;32.18)血管数/mm^2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骨髓细胞移植组皮质缺血区可见很多散在的单个内皮细胞。而相应的脑缺血对照组少见散在的单个内皮细胞。结论:经颈动脉注入的自体骨髓细胞能够促进脑缺血区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前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处理(附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时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下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22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对术中破裂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动脉瘤成功夹闭20例,夹闭失败2例。术后恢复良好15例,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轻残5例,生活可基本自理;重残2例。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可发生在动脉瘤手术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尽早显露并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保持手术视野清晰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内科保守治疗和去骨瓣减压治疗的疗效,探讨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时机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71例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时机、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Ⅰ组(晚期手术治疗组,21例)、Ⅱ组(早期手术治疗组,29例)和Ⅲ组(保守治疗组,21例),以BI评分评定各组临床效果,观察1个月后各组病死率、6个月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Ⅰ组和Ⅱ组病死率明显低于Ⅲ组(P均<0.01),Ⅰ组和Ⅱ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Ⅰ组和Ⅲ组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Ⅱ组和Ⅰ组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患者病死率,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联合阿魏酸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 阿魏酸钠组和缺血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等方法观察各组动物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和海马CA1区Fas蛋白、Caspase-8蛋白的表达、神经元数及凋亡细胞计数的情况。结果 阿魏酸钠 缺血预处理组凋亡细胞数较缺血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显著减少,缺血7d时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无明显丢失,而缺血组神经元大量丢失。缺血预处理 阿魏酸钠组Fas阳性细胞与缺血组相比显著减少,Caspase-8蛋白阳性细胞则较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组显著减少。结论 缺血预处理联合阿魏酸钠可以进一步加强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脑缺血后神经元Caspase-8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辅助栓塞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1例宽颈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Raymond分级评价栓塞效果,以改良Ran...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40只脑缺血2 h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移植组(20只)移植异体BMSCs。采用抓绳实验、平衡木行走实验及水迷宫实验,在缺血再灌注后1周、2周、4周和12周时对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进行检测,观察BMSCs移植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脑缺血可导致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下降。缺血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移植组与对照组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BMSCs移植可较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3例颅神经疾病患者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63例患者中,39例(61.9%)术后症状立即消失,延迟恢复16例(25.4% ),症状减轻7例,无效1例.术后出现听力下降1例,暂时性面瘫3例,一过性头晕、耳鸣6例.62例患者术后随访1~18个月,平均7.3个月,症状消失55例(87.3%),症状减轻7例(11.1%).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疾病尤其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及术中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充分的减压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症状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