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用爬山虎对牛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CIA)关节滑膜细胞核周因子-κB(NF-κB)表达及血清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和爬山虎治疗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CIA模型,造模第7天开始予爬山虎汤剂和雷公藤水溶液灌胃治疗,连续用药4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2h后采集血清,处死大鼠,摘取双后肢膝关节分离滑膜,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17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关节滑膜NF-κB/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7表达增加,爬山虎和雷公藤能够明显降低IL-17的表达(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关节滑膜细胞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爬山虎与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均能降低CIA大鼠关节滑膜细胞NF-κB/P65的表达,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用爬山虎能够降低CIA模型大鼠血清IL-17的表达,下调关节滑膜细胞NF-κB的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生姜可发散风寒、逐风湿痹,治疗痹证历史悠久,姜酚是从生姜中提取的中药单体,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发现治疗RA效果良好。本文就姜治疗痹证的相关认识以及姜酚治疗RA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加以综述,为生姜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治疗上主要以消炎止痛、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为主。中医药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应用中药或有效成分、中药复方、中药外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RA进行论述,以期为中药治疗R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探讨情志因素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从情志致痹、因痹致郁、寓防于治三方面就情志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进行阐述,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金乌健骨方含药血清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手术患者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原代滑膜细胞培养,并制备金乌健骨方兔含药血清,取3代对数生长期滑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冻干粉,采用ELISA法检测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情况。结果:兔血清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但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或P<0.05),金乌健骨方高剂量组(43 g·kg-1)对各炎性因子的降低最明显,对IL-17、IL-1β和TNF-α的降低作用优于雷公藤多苷组和强的松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能够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多关节侵蚀性、对称性发病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手术治疗以及其他疗法,其中中医药物治疗主要有含生物碱类的青风藤碱、乌头碱,含苷类的雷公藤多苷和白芍总苷等。西药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缓解病情进展,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抗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质激素、生物制剂等。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药物及其他治疗方式效果,且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导致功能障碍,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式手术、关节镜下手术、关节置换术、关节腔灌洗术等。就近年来中西医临床治疗RA临常用药物及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中西医药物及手术治疗RA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构建CIA大鼠模型,探讨松萝提取物对HMGB1介导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5周龄的Wistar雌性大鼠共54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羟氯喹组、松萝提取物低(2 mg/kg)、中(6 mg/kg)、高(54 mg/kg)剂量组,每组9只,分别用药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IL-23、TNF-α、HMGB1的含量,PCR检测HMGB1、TLR2、TLR4 mRNA的表达,WB法检测TLR2、TLR4、HMGB1蛋白表达量。结果:松萝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及羟氯喹组与空白组相比,其血清中的TNF-α、IL-1β、IL-6、IL-23、HMGB1含量均增高,且TLR2、TLR4、HMGB1蛋白表达量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萝提取物中、高剂量组,羟氯喹组与模型组相比,HMGB1、TLR2、TLR4、IL-1β、IL-6、IL-23、TNF-α含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羟氯喹组相比,松萝提取物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能下调HMGB1、TLR2、TLR4、IL-1β、IL-6、IL-23、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萝提取物能有效降低降CIA大鼠血清中HMGB1、IL-1β、IL-6、IL-23、TNF-α浓度,抑制HMGB1、TLR2、TLR4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脊蛇祛湿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2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采用脊蛇祛湿胶囊、甲氨蝶呤片(MTX)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两组患者在临床研究期间服用叶酸片减轻MTX副作用,出现关节疼痛可口服美洛昔康片。使用DAS28-ESR计算公式来判断疾病活动度。采用10cm视觉模拟评分的总健康评价,采集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炎症指标,获取金乌健骨胶囊治疗RA的回顾性评价。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DAS28评分、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远低于对照组的35.71%(P<0.05)。结论 治疗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优于对照组治疗,两者相比较,脊蛇祛湿胶囊能降低炎症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MTX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是其特征性病理改变,大量新生血管生成进而形成血管翳,逐渐侵袭关节软骨,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功能丧失。因此抑制滑膜细胞增殖、促进滑膜细胞凋亡是治疗RA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的相关文献作出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苗族药金乌健骨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p65),IκB激酶-α(IKK-α)及IκB激酶-β(IKK-β)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在体外构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模型,将3~5代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组、苗族药金乌健骨汤含药血清冻干粉高、中、低剂量(28.8,9.6,3.2 g·kg~(-1))组、雷公藤多苷(3 mg·kg~(-1))组和泼尼松(1.5 mg·kg~(-1))组,用各药物含药血清冻干粉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24 h后,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NF-κB p65,IKK-α及IKK-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随着金乌健骨汤浓度的升高,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IKK-α,IKK-β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汤能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下调NF-κB p65,IKK-α及IKK-β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