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调节性T细胞(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T-bet、GATA连接蛋白3(GATA3)的变化。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大鼠采用烟熏加脂多糖(LPS)气管滴入方法建立COPD模型。模型复制成功第28天,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表达,分别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Foxp3、T-bet、GATA3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泡腔及肺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结构破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表达升高(P0.01),IL-4、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降低(P0.05);模型组Foxp3、GATA-3mRNA、蛋白表达降低,T-bet mRNA和蛋白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bet、GATA-3、Foxp3基因和蛋白表达与IL-4、IFN-γ分泌相关(P0.05)。结论 COPD炎症反应与T-bet、GATA-3、Foxp3表达失衡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味补气胶囊对肺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六味补气胶囊高剂量组、六味补气胶囊低剂量组及脾氨肽组。采用烟熏加脂多糖(LPS)气管滴入法建立COPD肺气虚证实验动物模型,各组灌胃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评分,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组织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肺组织病理评分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六味补气胶囊高剂量组与脾氨肽组肺组织支气管黏膜上皮病变、支气管壁炎细胞浸润2项指标病理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六味补气胶囊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SP70蛋白在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中高表达(P<0.01);六味补气胶囊高剂量组与脾氨肽组HSP70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六味补气胶囊低剂量组HSP70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六味补气胶囊能够减轻COPD肺气虚证大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及炎症反应,降低HSP70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肺主皮毛     
正"肺主皮毛"的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随着中医经过几千年的运用、沉淀、累积、发展,该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完善,现从定义、相关文献、相关研究方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士瀛,字登父,号仁斋,生卒年不详,南宋三山(现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习医,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及历代医学名著研究颇深,在脉学、伤寒、儿科及内科杂病方面有一定成就。杨士瀛撰有多部医学著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新加黄龙汤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炎性肠梗阻的防治效果及对患者高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4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CR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术后治疗组(对照组)及新加黄龙汤联合治疗组(观察组),每组102例。记录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普食时间)、术后4周内炎性肠梗阻发生情况差异,术前和术后1周分别观察两组炎症反应因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 CRP)]、免疫功能(CD4+、CD8+ T细胞水平、CD4+/CD8+ T细胞比值)、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D- 二聚体(D- dimer,D- D)]。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普食时间及术后4周内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PCT、hs- CRP及D- 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PCT、hs- CRP、D- D差值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亦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手术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加黄龙汤能促进CRC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避免发生炎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7.
正戴思恭(1324—1405年),明初御医,著名医家,字原礼,号肃斋。著《证治要诀》12卷,《证治要诀类方》4卷与《推求师意》2卷等。戴氏位居庙堂、名被泽野,采求经旨、承丹溪衣钵、私淑众家之长,被誉为"明代医学之冠",其于咳嗽,新见旁出、治法圆活、颇值观鉴,该文疏证戴氏著作《证治要诀》[1]与《推求师意》[2],阐析戴氏对咳嗽的辨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了丹溪学派。他精于医道,兼通理学,在理论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正孙一奎(1522-1619年)安徽休宁人,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为汪石山的再传弟子。汪石山虽然遥承朱丹溪之学,然又受到东垣学说的影响,而善用参、芪,注重营卫。孙氏虽为丹溪之再传弟子,然其并不学习朱氏的"阳有余阴不足论",而在学术上擅长温补。其三焦命门学说充分发挥了祖国医学的博大精  相似文献   
10.
肺主皮毛     
“肺主皮毛”的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随着中医经过几千年的运用、沉淀、累积、发展,该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完善,现从定义、相关文献、相关研究方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