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患者女性,54岁。因左乳腺肿块术后9个月,左腋下肿物2个月于1996年8月20日入院。病人于入院前9个月因左乳房肿块在山东医科大学附院行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瘤,腋窝淋巴结4/6转移。ER(++),PR(-)。术后用CMF方案化疗2周期。未行放疗及内分泌治疗。人院查体:左胸部呈乳癌根治术外观,左腋下触及一直径2cm的淋巴结,左腋后线第7、8肋水平分别触及直径2cm、1.2cm的淋巴结各1枚。3枚淋巴结均质硬,活动度差,触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ECT:静注一To-MDP7eq3小时后检查,第4、11胸椎…  相似文献   
2.
疼痛是严重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癌痛愈来愈受到广泛关注。根据WHO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阿片类药物已成为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标准药物。芬太尼透皮缓释贴剂与传统的口服药物相比具有用药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我科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放疗总时间对病人无瘤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总治疗时间是关系到其预后的—项重要因素。近年来对于放射生物学细胞增殖方面的研究显示放疗过程中时间因素愈来愈受到重视,依据其原理作者自1971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集了360例单纯放疗(包括盆腔体外照射+后装治疗)的病历资料。 病人平均年龄为61岁,FIGO分期为I_R~Ⅲ_R期;鳞癌91%(237例),腺癌7%(25例),其它2%(8例)。通过盆腔检查、宫颈活检、血常规、血生化、胸片、静脉肾盂造影、CT、膀胱镜、直肠镜等手段评价病人放疗前、后及随访的状况。 放疗包括盆腔体外照射与后装治疗,其类型为二  相似文献   
4.
1998~2003年,我们对伴恶性心包积液的晚期癌症患者施行经皮心包腔置管引流并注药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对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紫杉醇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51例恶性肿瘤。结果 :完全缓解 4例 ,部分缓解 13例 ,有效率 33.3% ( 17/ 51) ;小细胞肺癌有效率37 5% ,乳腺癌有效率 4 4 %。毒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轻度关节肌肉疼痛。结论 :紫杉醇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2 h,第1天;亚叶酸钙(CF)200 mg/m2,静滴,连续5天;5_Fu 500 mg/m2,静滴4 h,连续5天,21天为1周期。结果35例患者中CR 1例,PR 13例,总有效率40.0%。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和感觉神经毒性。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作用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异时性三原发癌一例报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济南市250117)孙雅红,周登峰,陈黎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3岁,因左颌骨下肿物2个月于1993年4月21日在某市肿瘤医院行左侧腮腺切除术加左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腮腺癌。术后12个月行一次化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6岁。因腰痛3月余,排尿困难10天于1997年1月13日入院。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及腹部检查无异常。第3、12胸椎及第1-3腰椎椎体压痛明显。第12胸椎一第2腰椎明显后凸。肛诊:前列腺约7cm×5cm×scm大小,质硬,固定,结节感,中间沟消失。退指指套无血。导尿后查尿常规(-)。ESR7mm/b。AKP295/L。PSA<1.0ng/ml。B超示:前列腺增大约5.5×5×4.8cm,形态不规则,包膜完整,回声均质。前列腺左侧有1.2×0.9cm的斑状强回声,右侧有1.4cm×1.3cm的低回声结节。CT示:胸12、腰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复治的晚期复发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全组 2 1例复发的晚期乳腺癌 ,卡培他滨 2 5 0 0mg/ (m2 ·d) ,分早晚两次口服 ,连服 14天 ,2 1天为 1个周期 ,治疗至少 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 :2 0例可评价疗效 ,全组无CR ,PR 6例 (30 .0 % ) ,SD 8例 (40 .0 % ) ,PD 6例 (30 .0 % ) ,总有效率为 30 .0 %。主要的毒性反应为手足综合征 (6 1.1% )、恶心呕吐 (6 6 .7% )、白细胞减少 (42 .9% )及皮肤色素沉着(2 3.8% )。结论 :卡培他滨对经蒽环类、紫杉类等药物治疗后复发的晚期乳腺癌仍有较好疗效 ,且毒副反应小 ,耐受性好 ,可作为复发的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16、CD44v6和nm23-H1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综合评价它们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p16、CD44v6和nm23-H1蛋白在65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它们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p16和nm23-H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负相关,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16和nm23-H1呈正相关,和CD44v6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表明,p16、CD44v6和nm23-H1是影响患者3年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只有p16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p16、CD44v6和nm23-H1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对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p16可能是更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